晨曦微露,灑在櫟陽的大街小巷,給這座曆經風雨的城池添了幾分生機。百姓們陸續開啟新一天的營生,街頭巷尾彌漫著煙火氣息,可誰也不知,平靜之下,風雲再度暗湧。
在一家不起眼的酒肆裡,幾個形跡可疑的人正圍坐一桌,交頭接耳。其中一個獐頭鼠目的家夥,眼神閃爍不定,壓低聲音道:“聽說了沒?世族那邊最近又有動靜,雖說甘龍倒了,可他們餘黨還不死心,想趁著秦國剛打完仗,局勢未穩,再給商鞅使絆子。”
“哦?他們還能有啥招?”旁邊一個絡腮胡子大漢灌下一口酒,甕聲甕氣地問。
“哼,還不是老一套,收買人心、散布謠言。我聽聞他們暗中聯絡了一些因新政受損的小商戶,準備煽動他們鬨事,給商鞅施壓。”獐頭鼠目之人嘴角泛起一絲陰笑。
此時,酒肆角落裡,一位身著粗布麻衣的老者聽著他們的對話,微微皺眉,不動聲色地將酒錢放在桌上,悄然離去。這老者不是彆人,正是商鞅安排在市井的眼線,專門留意此類風吹草動。
不多時,消息便傳至商鞅府中。商鞅正與景監、車英商議鐵山後續發展,聽聞此事,神色未變,隻是眼中閃過一抹銳利之光。他放下手中竹簡,緩緩起身:“看來,世族餘孽是不見棺材不掉淚。既如此,我們也不能坐以待斃。景監,你速去徹查那些被收買商戶的名單,先行安撫,曉以利害;車英,加強城中戒備,尤其是在那些易生事端之地,多派士卒巡邏,以防萬一。”
“諾!”二人領命而去。
而在鹹陽宮朝堂之上,亦是暗流湧動。秦孝公因近日操勞,臉色略顯蒼白,卻依舊端坐在王座之上,聽取各方奏報。
一位老臣憂心忡忡地上前:“君上,雖說我大秦於隴西一戰大捷,可如今國內百廢待興,民生、軍備皆需大量投入。加之世族殘餘勢力時不時興風作浪,長此以往,臣恐國力難支啊。”言罷,他微微歎氣,眼中滿是憂慮。
杜摯見縫插針,上前一步,拱手道:“君上,老臣以為,這一切禍亂之源,皆因商鞅變法而起。變法致使國內動蕩不安,民不聊生,如今若不及時止損,後果不堪設想。懇請君上三思,暫停新政,恢複祖宗舊製。”他言辭懇切,臉上卻隱隱透著一絲得意,似乎篤定秦孝公定會聽從他的建議。
商鞅聞言,不卑不亢地出列:“杜大人,此言差矣。我大秦能於隴西擊退戎狄,靠的正是新政推行以來,軍隊戰力提升、百姓凝聚力增強。且如今百姓生活已有改善,鹽鐵之利初顯,何來民不聊生之說?若此時廢止新政,無異於自毀長城,前功儘棄。”他目光堅定地直視秦孝公,眼中透著不容置疑的決心。
朝堂上頓時議論紛紛,大臣們分成兩派,各執一詞,爭論不休。
秦孝公目光掃過眾人,最後落在商鞅身上,沉默片刻後,開口道:“商君所言有理,然杜摯之憂,亦不可忽視。當下,需在穩定局勢的同時,穩步推進新政。商君,你可有兩全之策?”
商鞅微微拱手:“君上放心,臣已有計較。一方麵,繼續加大對民生工程的投入,如修繕水利、開墾荒地,讓百姓切實看到新政帶來的實惠;另一方麵,對世族餘黨,采取恩威並施之策,對於那些真心悔過、願意配合新政者,給予一定補償與機會,冥頑不靈者,則嚴懲不貸。如此,既能安撫民心,又可削弱世族反抗之力。”
秦孝公微微頷首:“就依商君所言,速去辦理。”
杜摯見勢不妙,還想再辯,卻被秦孝公一個眼神製止,隻得悻悻退下,心中暗恨不已。
且說櫟陽城中,那幾個被世族收買的商戶,在景監的耐心勸解下,漸漸動搖。其中一位做布帛生意的中年男子,麵露猶豫之色:“景大人,我也知道商鞅大人的新政是為咱秦國好,可我這生意實在難做啊,自從廢除舊製,同行競爭愈發激烈,我這……”
景監拍了拍他的肩膀,語重心長地說:“老哥,我理解你的難處。可你想想,如今秦國日漸強盛,百姓日子越來越好,這都是新政的功勞。眼下雖有些陣痛,但隻要熬過這一陣,市場規範後,生意定會比從前更紅火。再者,若任由世族胡來,秦國陷入內亂,大家都沒好日子過,不是嗎?”
中年男子低頭沉思片刻,重重地點了點頭:“景大人說得有理,我明白了。”
其他商戶見狀,也紛紛表示願意配合官府,不再參與鬨事。
然而,世族那邊並未就此罷休。杜摯等人見收買商戶不成,又生一計。他們暗中指使一些文人墨客,編寫一些似是而非的文章,抨擊商鞅變法,宣揚舊製優越性,在市井中廣泛傳閱。
一日,商鞅路過集市,見一群人圍在一處,指指點點,議論紛紛。他走近一看,原來是有人在宣讀一篇文章,文中言辭犀利,指責商鞅變法破壞秦國傳統根基,導致禮崩樂壞。
商鞅不動聲色,待那人讀完,上前一步,朗聲道:“諸位鄉親,我乃商鞅。今日聽聞此文,深感痛心。變法旨在圖強秦國,讓百姓富足,讓國家昌盛。舊製之下,貴族奢靡無度,百姓困苦不堪,何來根基穩固之說?就如這鹽鐵之政,以往世族壟斷,鹽價奇高,百姓吃不起鹽,鐵器粗劣,影響農耕。如今新政推行,平價好鹽、精良鐵器惠及萬家,這難道不是實實在在的好處?”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百姓們聽了商鞅的話,紛紛點頭,不少人開始反駁那些宣揚舊製的言論:“商鞅大人說得對,咱現在的日子可比以前好多了。”“就是,那些舊貴族,隻會自己享福,哪管咱老百姓死活。”
見民心並未如預期般被煽動,世族餘黨心急如焚。與此同時,在商於鐵山,新的危機悄然降臨。
負責鐵山後勤的管事匆匆忙忙跑到景監麵前,神色慌張:“大人,不好了!咱們儲備的炭火不足,若不及時補充,這爐火一旦熄滅,不僅兵器鍛造要停滯,重新生火更是麻煩,怕是要耽誤軍備大事啊!”
景監臉色一變:“怎麼會這樣?不是早就安排人采購了嗎?”
管事擦了擦額頭的汗珠,焦急地解釋:“原本負責運送炭火的車隊,在途中遭遇暴雨,道路泥濘難行,許多炭火被淋濕,根本無法使用。如今又正值冬日,山林中木材潮濕,不易生火,附近的炭窯產量有限,短時間內難以滿足需求。”
景監心急如焚,卻又無計可施,隻得先安排人四處去收集可用的炭火,同時派人快馬加鞭向商鞅稟報。
商鞅得知消息後,立刻召集眾人商議對策。車英提議:“商君,要不從周邊郡縣征調炭火?雖然可能會引起一些不便,但眼下也彆無他法。”
商鞅微微搖頭:“不可,如今百姓剛經曆戰亂,生活尚未完全恢複,若再征調炭火,恐引發民怨。我們需另尋他法。”
正在眾人一籌莫展之際,薑蕪從宜陽派來的信使趕到。信使帶來一個好消息:“商君,我家姑娘聽聞鐵山炭火不足,已在宜陽組織百姓收集乾柴、燒製炭火,不日便可運抵。宜陽百姓感激秦國庇護之恩,願傾儘全力相助。”
商鞅麵露欣慰之色:“太好了,薑蕪姑娘雪中送炭,解我等燃眉之急。傳我命令,待炭火運到,務必合理分配,加快兵器鍛造。”
眾人紛紛領命而去。
在這風雲詭譎的局勢下,秦國一麵應對世族餘黨的明槍暗箭,一麵解決內部發展的重重難題,在困境中艱難前行。
“風雲變幻路多艱,詭譎朝堂意未遷。且看秦途何所往,丹心一片破迷煙。”城樓上,旗幟在風中翻卷,故事暫歇,餘韻悠悠。秦國能否徹底平息世族之亂?又能否突破發展瓶頸,邁向更強盛之路?諸多懸念,留待後續篇章一一揭曉,仿若在曆史長河中投下巨石,激起無儘波瀾,至今難以平息。
喜歡秦朝曆險記請大家收藏:()秦朝曆險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