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多事之秋
鹹陽宮議事廳內燈火通明,嬴渠梁麵前的沙盤上擺放著代表各國的旗幟和兵力標記。與往常的軍事會議不同,今日議事的重點是外交策略。
&34;陛下,齊國使者已在館舍等候三日,請求覲見。&34;外交使持司趙通恭敬稟報,&34;齊國此次派來的是太子賓客鄒忌,頗有分量。&34;
嬴渠梁雙手交叉抵在下巴,微微頷首:&34;齊國自田氏代齊以來,國力日盛,如今與我秦國隔著幾個國家,既無利益衝突,又有合作空間。&34;他抬頭環視眾臣,&34;諸位以為,如何應對?&34;
嬴駟首先發言:&34;父王,齊國地處東海之濱,商貿發達,文化昌盛,與我秦國互補性強。若能建立穩固的外交關係,不僅可在經濟上互通有無,更能在政治上形成對魏國的牽製。&34;
丞相王恒點頭附和:&34;殿下所言極是。齊國與我國雖遠,但若結好,可形成東西呼應之勢。齊國素來重文,我國尚武,互相學習,各取所長,對雙方都有益處。&34;
嬴渠梁看向公子華:&34;你向來精通民生之道,對此有何看法?&34;
公子華拱手道:&34;父王,齊國商業繁榮,手工業發達,特彆是絲綢、玉器、銅器冠絕天下。若能與之建立穩定的貿易往來,不僅能豐富我國物資,更能學習他們的商業管理之道,改善我國市場。&34;
樗裡疾沉思片刻,補充道:&34;齊國兵法也頗有特色,其步兵作戰尤為精銳。若能互派軍事使節,交流軍事經驗,對我軍也大有裨益。&34;
嬴渠梁滿意地點頭,目光一一掃過幾位王子和大臣:&34;好!傳朕旨意,明日接見齊國使者鄒忌,準備隆重儀式。同時,籌備回訪使團,由公子華擔任正使,前往齊國展開文化和貿易交流。&34;
他又轉向嬴駟:&34;魏國近來動作頻繁,暗中挑撥我國與周邊鄰國關係。你善於謀略,朕命你負責與趙國的外交接觸,探討軍事互助的可能性。&34;
嬴駟恭敬領命:&34;兒臣定不負所托。&34;
嬴渠梁繼續道:&34;另外,對於敵對的韓、魏兩國,我們必須保持高度警惕。樗裡疾,你負責加強與這兩國接壤的邊境防禦,並建立完善的情報網絡,確保敵國一有動靜,我們立刻知曉。&34;
樗裡疾拱手應下:&34;兒臣遵命。&34;
處理完外交事宜,大臣們陸續退出,隻留下商鞅和三位王子。
嬴渠梁神色凝重地對商鞅說:&34;卿家變法至今已有數年,百姓安居樂業,軍隊戰力倍增,國庫充盈。然而,舊貴族的抵抗依然頑固,朕認為,是時候進一步深化改革了。&34;
商鞅眼中閃過一絲激動:&34;陛下英明!變法之初,我們重點在耕戰政策和行政體係上,如今這些已初見成效。下一步,正應當觸及土地製度和貴族特權,徹底打破舊有格局,建立真正的中央集權體製。&34;
嬴渠梁目光如炬:&34;具體如何規劃?&34;
商鞅從懷中取出一份詳細的方案:&34;首先,收回部分貴族封地,重新劃分為縣,直接由中央任命的縣令管理。其次,廢除世襲特權,實行軍功爵位製,誰立功誰得賞。最後,統一度量衡和貨幣,便於全國範圍內的經濟往來。&34;
嬴駟眉頭微皺:&34;這些措施必定會引起強烈反彈,特彆是收回封地一事,直接觸及貴族根本利益。&34;
商鞅毫不退縮:&34;變法豈能畏懼阻力?正是因為觸及既得利益者的核心,才更顯改革的必要性。若陛下有決心,臣願意以身犯險,親自執行。&34;
公子華關切道:&34;商大人,深化改革固然重要,但也須考慮穩定性。若操之過急,恐引發內亂,反而得不償失。&34;
商鞅堅定地回應:&34;變法本就是革舊圖新,豈能不痛?短期陣痛難免,但長遠看,這是秦國強大的必由之路。&34;
樗裡疾沉聲道:&34;我讚同商大人所言。秦國若想稱霸天下,必須徹底打破舊有束縛。以軍功授爵,正合我軍人之意,必能激發將士們的戰鬥熱情。&34;
嬴渠梁聽完眾人意見,長歎一聲:&34;朕也知道此舉風險巨大,但為了秦國的未來,不得不為。&34;他凝視商鞅,&34;卿家可有應對貴族反抗的預案?&34;
商鞅胸有成竹:&34;臣已有周全考慮。首先,秘密調查各大貴族的違法行為,以儆效尤。其次,拉攏中小貴族和新興地主,分化瓦解舊貴族集團。最後,若有人膽敢公然反對,必嚴懲不貸,以儆效尤。&34;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嬴渠梁沉思片刻,終於拍案道:&34;就這麼定了!傳朕旨意,從即日起,實施深化變法方案。收回狄、杜、白三大家族的部分封地,改設六縣,由朝廷直接任命縣令。同時,宣布新的軍功爵製,鼓勵將士爭立戰功。&34;
商鞅欣喜拜謝:&34;陛下聖明!此舉必將使秦國更加強盛!&34;
嬴渠梁又對三位王子道:&34;深化變法,阻力必大。你們三人各有支持者,要確保各自陣營不為貴族所利用,更不可暗中支持反對變法之人。無論儲位歸誰,變法強國之路都不會改變,這是朕給秦國定下的基本國策!&34;
三位王子齊聲應是:&34;兒臣謹記父王教誨。&34;
翌日,齊國使者鄒忌在隆重的儀式中覲見嬴渠梁。
&34;寡人久聞齊國文化昌盛,商貿發達,今日見到鄒先生,果然名不虛傳。&34;嬴渠梁親切地說道。
鄒忌恭敬行禮:&34;秦王過譽了。齊王派臣前來,一是祝賀秦國北境大捷,二是希望能與貴國建立友好往來,互通有無。&34;
嬴渠梁欣然應允:&34;兩國雖相隔千裡,卻誌同道合。秦國願與齊國互派使節,開展貿易往來,文化交流。&34;
鄒忌麵露喜色:&34;齊王必定欣喜。齊國沿海物產豐富,絲綢、玉器精美,而秦國皮毛、良馬馳名天下。兩國若能互通商路,必將互利共贏。&34;
嬴渠梁點頭:&34;確是如此。寡人已決定,由公子華擔任使節,不日啟程前往齊國,洽談詳細合作事宜。&34;
鄒忌讚許道:&34;公子華在秦國聲名遠播,精通民生之道,由他擔任使節,再合適不過。&34;
會談結束後,嬴渠梁設宴款待鄒忌,邀請秦國文人與之交流,展示秦國的文化底蘊和開放姿態。宴席間,談笑風生,氣氛融洽。
鄒忌酒酣耳熱之際,悄悄對身邊的公子華說:&34;公子此次東來,齊王必定傾力接待。不過,還請公子留意,魏國使者近日也在齊國活動頻繁,似有結盟之意。&34;
公子華心領神會,拱手道:&34;多謝告知。秦國與齊國結好,乃互利之舉。魏國夾在兩國之間,自然心生忌憚。不過,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我自有應對之策。&34;
與此同時,嬴駟已帶領使團秘密前往趙國,與趙王會麵。
&34;秦國與趙國雖有邊界糾紛,但共同的敵人是魏國。&34;嬴駟開門見山地說,&34;若魏國坐大,無論對秦還是對趙,都是威脅。&34;
趙王沉吟片刻:&34;秦國使者所言有理。魏國近年咄咄逼人,多次侵擾我邊境,我趙國早有防備。若與秦國合作,共同牽製魏國,確實符合兩國利益。&34;
嬴駟展開一幅地圖:&34;魏國地處中原,東有齊國,西有秦國,北有趙國,南有韓國和楚國。表麵上四麵楚歌,實則借助地利,左右逢源。我建議,秦趙兩國在軍事上達成默契,一旦魏國進犯任何一方,另一方立即出兵相助。&34;
趙王眼中閃過一絲讚許:&34;這確是兩國共贏之策。不過,軍事結盟事關重大,我需與大臣們商議後再做決定。&34;
嬴駟不著急:&34;大王慎重考慮是應該的。我此行主要是表達秦國的善意和合作意願,具體細節可待日後再議。&34;
會談結束後,趙王特意安排嬴駟參觀趙國軍營,展示趙國的精銳騎兵。嬴駟見狀,也不藏私,主動分享了秦國在步兵訓練上的一些心得,雙方在軍事交流上初步建立了互信。
離開趙國前,嬴駟又秘密會見了趙國太子,為兩國長期合作鋪路。太子年輕氣盛,對秦國的友好姿態頗為欣賞,表示未來願與秦國更緊密合作,共同應對各種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