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瘸子的大哥大嫂,在大嫂的堅決下,離婚了,淨身出戶。
走的時候啥都沒帶,連換洗衣服也不要了。
然後,她簽了三年的勞務合同,去了國外打工。
二瘸子覺得他大哥傻了吧唧的,這年頭娶個媳婦多不容易啊?竟然還把媳婦兒打跑了。
二瘸子說他大哥,“你也不想想,我們家從上一輩就娶媳婦兒難,
到了這一輩,你看我,到現在都沒有個媳婦兒。
你竟然還把媳婦打跑了,唉。”
二瘸子說的沒錯,他家真的是不好娶媳婦兒。
這事兒說起來都怨他爺爺奶奶。
當年讓交糧,家家都交,
他爺爺奶奶本來是普通農民,有一袋子糧食,不舍得交出去。
後來被查出來了,劃成分,地主。
這一下子完了,三天兩頭的被鬥地主。
在那個年代,成分不好,啥都乾不了,連孩子都養不活。
奶奶生了四個兒子五個閨女,那會兒也沒有什麼節育,是懷了就生。
三姑那會兒小,幾歲,每天跟著奶奶去要飯。
後來,去了幾十裡外的村子,奶奶讓她在村路口等著,她進村要飯。
這一等就是幾十年。
奶奶是故意把三姑扔下的。
四姑剛一出生,就送給彆人了,實在養不起。
五姑,因為出生的晚幾年,幾個大點的孩子可以乾活掙工分了,算是勉強留下了。
而等四個兒子該娶媳婦時,又是難題。
娶不上,一聽說家裡是地主,成分不好,都不願意。
當年是,貧下中農,最光榮!
後來實在沒辦法,用大閨女三換親,給二兒子娶了媳婦。
為什麼不是老大?因為老大太矮了,武大郎身材,沒人願意。
用二閨女三換親,給老三娶了媳婦兒。
老四,家裡傾儘所有,花錢從甘省買的媳婦兒。
二瘸子的爹是老三。
關於地主這事兒,蘇棠二姑的婆家公爹當年也是末代地主。
一個村子的房子有一多半是她婆家的。
後來鬥地主時,她公爹也是天天被鬥。
再後來,她公爹帶著老婆兒子兒媳婦去了北疆,闖關東去了。
在最冷的地界,一百多畝地,養活一家子。
過了一二十年,時代變了,孫輩們又陸續的都回了關內。
因為孫輩,兒子多,在村裡分了兩大片宅基地,蓋了兩套新的樓房。
都是,下麵五間房,上麵五間房。
又因為靠著縣城,所以平常,下麵自住,上麵出租。
又過了十來年,趕上房地產爆發,拆遷分了八套樓房。
她二姑家幾個孩子都發展的很好,有軍官有博士有研究生,之前說過了。
真地主和假地主還是有區彆的。
真地主在那個遍地文盲的戰亂年代,能上私塾,識文斷字,能打會算,有發展的眼光。
即便後來,時代不同,一時落魄,後續也能靠底蘊東山再起。
當然了,這是一部分現象,凡事無絕對。
二瘸子他爺爺這個地主,是假地主,連個中農都算不上。純屬一時鬼迷心竅,不舍得那袋子糧食。
後麵的幾十年一直在懊悔中度過。
去世之前,扔掉的三閨女和送人的四閨女都認了家。
兩個閨女哭的嗷嗷的,雖說體諒當年爹娘的不易,但是為什麼被拋棄的人是我們?
兒子卻一個不舍得丟?
還拿閨女換兒媳婦。
幸虧現在趕上好時代了,女的才有就那麼一點兒地位。
三閨女和四閨女,也算因禍得福,後來的收養她們的家庭都還挺好,在那個年代,至少能吃飽飯。
長大後,嫁人生子,日子過得不孬。
隻是童年的創傷,心中的遺憾,來看看親爹親娘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