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權路青雲》第二十三章:細雨潤物與情暖深秋
深秋的省委大院,銀杏葉已染成金黃,在細雨中如同灑落的碎金。林辰站在副主任辦公室的窗前,看著雨絲在玻璃上劃出蜿蜒的水痕。這個季節的雨,不像夏日那般急促,而是綿綿密密,潤物無聲。
“林主任,這是各處室報來的下周工作計劃。”小張輕手輕腳地走進來,將一疊文件放在辦公桌上。雖然林辰已經升任副主任,但小張仍然擔任他的主要助手,這既是工作的延續,也是一種特彆的信任。
林辰轉過身,溫和地笑笑:“先放這兒吧。最近處裡同誌們工作都很辛苦,特彆是信息化平台升級這段時間,大家加班加點不容易。”
小張點頭:“是啊,不過看到平台運行越來越順暢,大家都很有成就感。”
林辰走到辦公桌前,拿起最上麵的一份文件:“信訪處的這個分析報告寫得不錯,但數據支撐還可以再紮實些。你讓他們補充幾個典型案例,特彆是問題解決前後的對比。”
“好的,我馬上通知他們。”小張認真記錄。
作為辦公廳副主任,林辰不僅要處理分管處室的工作,還要參與整個辦公廳的協調管理。這要求他必須有更宏觀的視野,更細致的思考。
第一次參加辦公廳領導班子會議時,林辰保持著謙遜低調的態度。他認真聽取各位領導的發言,隻在必要時才發表意見,但每次發言都能切中要害。
李振邦在會後特意留下他:“小林啊,現在位置不同了,看問題要更全麵。既要抓好分管工作,也要著眼全廳大局。”
林辰鄭重地點頭:“謝謝秘書長指點,我一定儘快適應新的角色。”
接下來的日子,林辰將大量精力用在調研和溝通上。他不僅深入分管處室了解情況,還主動與其他部門領導交流,聽取他們對辦公廳工作的意見建議。
一個雨天的下午,林辰特意去了信訪處。不是聽彙報,而是直接到接訪窗口,觀察工作人員如何接待來訪群眾。
一位老大爺因為拆遷補償問題來上訪,情緒很激動。接待的年輕工作人員有些手足無措,林辰便主動上前:“大爺,您先喝口熱水,慢慢說。有什麼困難,我們一起來想辦法。”
他耐心傾聽老人的訴求,仔細記錄要點,最後承諾:“您反映的情況我都記下了,我們會儘快核實,給您一個答複。”
老人離開時,情緒明顯平複了許多。林辰轉身對工作人員說:“接待群眾既要講政策,也要講感情。有時候一句暖心話,比什麼大道理都管用。”
這件事很快在辦公廳傳開。有人佩服他的親民作風,也有人覺得副主任親自接待上訪群眾“有失身份”。
李振邦知道後,卻在辦公廳會議上表揚了這種做法:“我們的乾部就是要深入基層,貼近群眾。林副主任做了個好榜樣。”
隨著時間推移,林辰逐漸適應了新的角色。他發現自己最大的優勢是既了解基層實際,又熟悉高層決策,能夠在兩者之間架起溝通的橋梁。
一個周末的傍晚,林辰和蘇雨薇難得都有空,便一起去逛新開的大型書店。書店裡很安靜,隻有翻書的沙沙聲和偶爾的低語。
蘇雨薇在經濟學專區流連忘返,林辰則對政治理論書籍感興趣。兩人各自挑選了幾本心儀的書,在咖啡區小坐。
“最近工作還順利嗎?”蘇雨薇關切地問,“聽說你親自接待上訪群眾了?”
林辰笑笑:“挺好的。隻有直接麵對群眾,才能真正了解他們的需求和困難。”
蘇雨薇欣賞地看著他:“我就喜歡你這種踏實勁兒。不過也要注意安全,有些人情緒激動,可能會做出過激行為。”
“放心吧,我有分寸。”林辰輕輕握住她的手,“等忙過這陣子,我們休個假,去看看江南的秋色。”
然而,平靜的日子總是被工作打斷。周一剛上班,林辰就接到通知:省委決定開展“優化營商環境”專項行動,由他擔任辦公室主任。
這個專項行動涉及麵廣,協調難度大。林辰立即組織精乾力量,製定詳細方案。他特彆強調:“行動要紮實,不能搞形式主義。要以企業獲得感為評價標準。”
在專項行動推進過程中,林辰發現一個棘手問題:某些地區的改革存在“上熱下冷”現象,好政策在基層落實不到位。
他決定深入基層調研,找出問題症結。在一個縣級政務服務中心暗訪時,他發現窗口工作人員對新政策一知半解,辦事流程仍然繁瑣。
“為什麼不下發操作指南?”林辰問負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