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代,欒書庚老師給狐偃和狐毛上課,也是有課表的,除了有禮、嘞、射、禦、書和數著六藝之外,平日裡,欒書庚老師還教狐偃和狐毛一些刀、劍、棍棒等。
有人會說了,那個時候貴族子弟,都開的有這些課程啊?這些都是毛毛雨啊!一般老師都會啊!
而且,刀、劍、棍棒這些武術,一般的武士也有這方麵的常識,不就教教小孩子嗎?狐個君王找不到二者兼備的老師來教太子狐吉和公子狐維,也不是不行啊?彆說兩個老師,就是十個八個老師,他也請得起,既能出的起這些人的工資,又不怕人多管不起他們飯,為什麼還要落下君王的臉麵,去跟狐突為自家兒子,去爭欒書庚老師。
這你就不明白了。
關鍵上連接。對,關鍵在於思想觀念和認知的層次。欒書庚常常能從課本中,講到現實中,對,就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更重要的是,他站在曆史的高度,熟知當時周王朝及各諸侯國的情況,高屋建瓴,點撥狐偃和狐毛。
那一點一撥,可是點中要害,一兩撥千斤。
比如,他分析當時的晉國。提到大宗翼城和小宗曲沃,提到曲沃武公。他給狐偃和狐毛講道。
曲沃桓公采取厚德待民的政策,對民眾減輕賦稅負擔,刑罰也比較寬鬆,他還鼓勵民眾開墾耕種土地。同時,采掘開挖附近山上的銅礦,冶煉鐵礦,他還鼓勵發展鹽業,加強與周邊戎狄部落的通商,用鹽和糧換取戎狄的馬匹。對來往商賈減少征收稅款,鼓勵大力發展曲沃地區的商業。
在曲沃桓叔的治理下,曲沃城隻有短短幾年間,就很快繁華發展起來,糧食產量得到大大的提升,外來人口大量湧入曲沃城。
曲沃桓叔看到大宗晉昭侯越來越沉迷於聲色犬馬、飛鷹鬥雞之中,晉國不少有識之士,在背後議論鬱悶,許多人因此離開翼城,其中一部分便到了曲沃。
曲沃桓叔看在眼裡,為晉國的命運擔憂。
他對那時的晉國,發出呐喊:“我命由我不在天,逆天改命,那就從我公子成師開始。”
從公元前743年起,他就舉起反抗的大旗,與大宗分庭抗禮。
講到這裡,狐毛忽閃著他得長睫毛插嘴道:“晉昭侯聲色犬馬、飛鷹鬥雞,對百姓的疾苦不管不顧,而曲沃桓叔厚德待民、減輕民眾的賦稅負擔,刑罰比較寬鬆,嗨鼓勵開墾耕種等舉措,贏得了人心,難怪人們會從翼城出走,投奔曲沃!”
狐偃接口道:“難怪李世民說道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仁政愛民才是白狄的治國策略!還有“我命由我不由天這句話,我喜歡!””
狐毛好奇的問道:“啊,李世民,你認識,他在哪兒?”
狐偃望著哥哥和欒書庚老師詫異的目光,敷衍道:“嗯嗯,是一個很有名的人,很厲害的人!”
欒書庚老師看他倆挺住了一輪,接著說道。
如今,曲沃桓叔的孫子,曲沃武公姬稱。
他很聰明,直到此時需隱忍,在長達六年的時間裡,他韜光養晦。
對內,他大施仁政,努力發展經濟,加強防備;
對外,他向齊、鄭、魯等國示好,又挑唆戎狄侵襲晉國,同時對晉軍示弱,遇戰即退而後堅守。
曲沃的示弱,贏得周邊小國同情,徑庭人就與曲沃密切往來。
這一係列舉動激怒晉哀侯,去年,晉哀侯親自征伐荊庭。曲沃武公果斷率主力馳援,打晉軍一個措手不及,晉哀侯大敗被俘。
曲沃武公惜才,想以高官厚祿勸降晉哀侯車右欒成,卻遭拒絕。欒成秉持忠義,力戰而死,其氣節令人敬佩。
狐偃聽到這裡,不由得感歎道:“可惜了,人才啊!而且忠心耿耿,令人敬佩!隻是跟錯了人!”
欒書庚看看狐偃說道:“是啊!他的忠心可歌可泣!”
狐毛想要說什麼,又咽了回去。
欒書庚看狐毛不說話,繼續說道。
晉國人擁立晉哀侯之子晉小子侯為新君,曲沃武公大怒,當即命叔叔姬萬處死晉哀侯。
瞅瞅,這就是欒書庚的高超之處,也是狐格君王為啥要與狐突爭奪他的原因。他就像一隻站在空中的老鷹,睜大眼睛,看著當今社會,不但對周圍各國了如指掌,而且有自己獨到的見解。
狐毛說道:“曲沃武公積蓄地方上的力量。麵對強敵翼城大宗,他不莽撞,用示弱、外交等手段,由弱到強,扭轉了翼城和曲沃的局勢。武公真厲害!他真是一個料不起的政治家和軍事家!”
狐偃接口道:“晉國大宗翼城雖名義上地位正統,但晉國因長期與戎狄為敵、督促小國向周朝納貢,樹立那麼多敵人。而小宗曲沃在武公的經營下,通過仁政、外交等舉措,贏得周邊支持,實力越來越大。翼城看似強大,實則內外矛盾重重;曲沃雖小,卻不斷發展壯大,此消彼長之下,我看啊,小宗取代大宗,已是大勢所趨。”
欒書庚老師聽到狐毛和狐偃的話,內心非常震驚,心想:常言說,一歲看小,三歲看老。這兩個娃娃,思想如此靈活,領悟能力如此強大,將來必會立奇功,成就不凡功績!
狐突也曾頭聽過欒書庚上課,對他不但敬重有加,而且很佩服他,這次狐偃去二白犬宮,狐突甚是擔憂,就來請教欒書庚老師。
狐突皺著眉頭,望著亂書庚一臉心思地開口道:先生,君王請偃兒前去二白犬宮,陪伴太子,這伴君如伴虎的道理,您比我清楚。偃兒生性單純而且善良,滿腦子都是新奇的想法,我實在放心不下......
狐突的聲音裡帶著幾分無奈,一臉的憂慮。
欒書庚沉思片刻,慢慢說道:老爺不必太擔心。進宮之後,少說話!說多了,不知道哪一句就與太子的意見不同,招惹禍端,如果能夠做到說話、做事謹慎,就是最大的自保。
他停下話,目光轉向狐偃,說道:若是遇到棘手的事情,千萬不要逞強,尋找機會脫身才是上策。記住,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
狐偃認真地點頭,眼中卻閃過一絲倔強:先生,我明白您的擔憂。但如果有機會,我還是想......
喜歡春秋風雲,我乃華夏第一謀士請大家收藏:()春秋風雲,我乃華夏第一謀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