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未雨綢繆_年代:重生1950,養仨娃!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21章 未雨綢繆(1 / 2)

錦旗掛在斑駁的土坯牆上,那抹鮮豔的紅與金黃,成了破屋裡唯一的亮色,無聲地宣告著林家的“清白”與街道的認可。

鄰居們再經過林家那扇吱呀作響的破木門時,目光裡少了猜忌與避諱,多了幾分打量與探究,偶爾還有人堆起笑臉,招呼一聲“向陽,吃了沒?”。

李愛華那句“技術革新模範”的分量,在大雜院裡沉甸甸地落下了。

找上門請林向陽“義務指導”改良爐灶的人,肉眼可見地多了起來。

起初是孫嬸、錢叔這樣近鄰,後來連隔著幾個院子的住戶也尋了過來。

報酬依舊是五花八門的“鄰裡饋贈”:

一把蔫巴的菠菜、幾顆乾癟的土豆、小半碗雜合麵,偶爾,也會有那麼一兩家日子稍寬裕些的,悄悄塞給林向陽幾張揉得發軟的零碎毛票。

“拿著,孩子,買點鹽。”

東頭獨居的趙大爺遞過來兩張一毛錢時,布滿老繭的手指在林向陽掌心按了按,渾濁的眼睛裡帶著一絲長輩的疼惜,“彆讓你姑媽那起子人瞧見。”

林向陽默默收下,心口發燙。

這些零碎的錢,他一張張捋平,用一塊洗得發白的舊手帕仔細包好,藏進矮櫃最深處、那捆德文書籍圖紙的下方。

錢不多,加起來可能還買不了幾斤粗糧,卻是他穿越以來,第一次真正意義上靠自己的“手藝”積攢下的資本。

看著那個小小的、日漸厚實一點的布包,一種久違的、掌控自身命運的踏實感,微弱卻頑強地在心底滋生。

家裡的夥食,也因著這些“饋贈”和糧店領回的口糧,暫時擺脫了瀕臨斷炊的絕境。

雖然依舊是粗糧為主,難見葷腥,但至少,弟妹們凹陷的臉頰上,漸漸有了點活泛氣色。

林曉梅記賬的小本子上,也不再是觸目驚心的“赤字”和“斷糧倒計時”,開始有了些微薄的“進項”記錄。

林衛國揮舞燒火棍的力氣似乎更足了,林曉雨怯生生的小臉上,偶爾也能見到一絲無憂無慮的笑影。

日子,仿佛正艱難地、一點點地,從泥濘裡拔出腳來,朝著有光亮的地方挪動。

然而,這份來之不易的、如同薄冰般脆弱的安寧,很快就被一股從遠方席卷而來的恐慌寒流擊碎了。

消息最初是糧店的浮腫臉工作人員,在給一個老主顧稱糧時,壓低了嗓子抱怨出來的:“南邊發大水了!淹了好幾個省!今年的新糧……懸了!”

這話像一顆投入死水潭的石子,悄無聲息地漾開波紋。

緊接著,街頭巷尾關於“南方大水災”、“糧船過不來”、“糧庫告急”的議論,如同野草般在寒風裡瘋長。

郵遞員老吳蹬著那輛除了鈴鐺不響哪兒都響的破自行車送信時,神色也凝重了許多,偶爾會跟相熟的街坊歎口氣:“老家來信了,田都淹了,顆粒無收啊……”

恐慌,如同冰冷的藤蔓,無聲無息地纏繞上每個人的心頭。

最先反應的是嗅覺最靈敏的“消息人士”。

糧店門口那條絕望的長龍,驟然間膨脹了數倍!人們不再僅僅是按定額領糧,而是攥著家裡所有的錢,甚至壓箱底的幾枚銀元,不顧一切地擠在櫃台前,臉上寫滿了末日般的焦慮。

“粗糧!有多少要多少!”

“細糧!細糧還有沒有?”

“同誌!行行好!家裡孩子多,多賣我五斤吧!”

哀求聲、爭吵聲、孩子的哭鬨聲混雜在一起,將糧店變成了一個沸騰的、散發著絕望氣息的漩渦。

糧價,如同被架在火上烤,肉眼可見地往上竄。

昨天還能買一斤玉米麵的錢,今天隻能換回八兩高粱米。

“漲了!又漲了!”

一個頭發花白的老太太捏著剛買到的半袋發黑的薯乾,看著標價牌上新貼的數字,捶著胸口,老淚縱橫,“這還讓不讓人活了啊……”

這混亂而絕望的場景,像一盆冰水,狠狠澆在林向陽剛剛溫熱起來的心上。

南方洪水……糧價飛漲……

這些信息碎片,瞬間激活了他腦海中那份不屬於這個時代的沉重記憶——那場席卷全國、持續三年、導致數千萬人陷入饑饉的“自然災害”!

雖然現在隻是1950年,離那場浩劫還有近十年之遙,但眼前這場由洪水引發的糧價恐慌,像一道刺目的閃電,驟然照亮了深埋在曆史塵埃下的慘烈圖景!


最新小说: 漫畫重啟後,論壇讀者為我哭崩了 年代:穿書八零,軍官老公動心了 在毀滅邊緣開花 夜色拂曉 零域建築師 雪葬紀元 星淵之下:地球的崛起 開局一木筏:大佬的求生日常 山醫逍遙行 漢末三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