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就在這時,一個略顯油滑的聲音插了進來:“李主任,且慢。”
眾人循聲望去,隻見一個穿著四個口袋乾部服、梳著油亮分頭、腋下夾著公文包的中年男人,不知何時出現在了人群外圍,正笑眯眯地看著那台脫粒機,眼神裡閃爍著精明的光。
是機械廠生產科的馬科長!
他怎麼來了?
李愛華眉頭微不可查地皺了一下,但還是客氣地打招呼:“馬科長?什麼風把您吹到我們這小街道來了?”
馬科長打著哈哈,擠進人群,目光始終沒離開那台脫粒機:“哈哈,路過,聽說這邊出了個新鮮玩意兒,能提高生產效率,就過來學習學習嘛。我們搞生產的,要對一切新技術保持敏感嘛!”
他說得冠冕堂皇,然後徑直走到脫粒機前,上下打量,甚至還伸手摸了摸,仿佛在檢查什麼,嘴裡嘖嘖稱讚:“嗯,不錯不錯,構思巧妙,因陋就簡,很符合當下勤儉節約、技術革新的精神嘛!”
忽然,他話鋒一轉,看向李愛華和林向陽,臉上帶著一種理所當然的笑容:“李主任,這小同誌是叫林向陽吧?聽說很愛鑽研。不過啊,這種簡易農機具的改良,最終還是需要我們正規工廠來支持和推廣,才能保證質量和產量嘛。”
他清了清嗓子,聲音提高了一些,對著周圍的居民們說道:“大家放心!我們機械廠已經注意到了玉米脫粒難的問題,並且呢,早就組織了技術力量進行攻關!林向陽小同誌這個想法很好,很受啟發啊,也證明了我們廠技術攻關方向的正確性!接下來,我們廠會儘快拿出成熟的設計圖紙,組織生產一批高質量的脫粒機,供應給大家!一定會比這個更結實、更好用!”
一番話,顛倒黑白,輕描淡寫地就將林向陽的發明創造,歸結為受了他們廠“技術攻關”的“啟發”,甚至暗示林向陽這個隻是粗糙的仿製品,他們廠的才是“正式版”!
這是赤裸裸的冒功!不僅要搶走發明權,還要徹底抹殺林向陽的貢獻!
人群安靜了一下,有些不明所以的居民開始交頭接耳:“原來是廠裡早就研究的啊?”
“我說呢,一個孩子哪能想出這個……”
“還是工廠做的肯定更好……”
王翠花立刻來了精神,尖聲道:“就是!一個毛孩子瞎搗鼓的東西哪能跟廠裡比的?馬科長,你們廠可得快點做出來!”
李愛華的臉色瞬間沉了下來。
她豈能看不出馬科長的伎倆?
這分明是看中了這項發明的政治資本和潛在好處,想來摘桃子!
林衛國氣得拳頭緊握,眼睛噴火,就要衝上去理論:“你胡說!明明是我大哥……”
林向陽一把拉住了衝動的弟弟。
他心中同樣怒火升騰,但臉上卻異常平靜。
他早就從人物設定裡知道這位馬科長是個什麼貨色,隻是沒想到對方如此迫不及待、吃相如此難看!
硬頂沒有用,對方頂著工廠科長的名頭,在普通居民眼裡有著天然的話語權優勢。
必須用事實打臉!
就在李愛華準備開口駁斥時,林向陽搶先一步站了出來,他臉上甚至帶著一絲少年人的“靦腆”和“好學”:
“馬科長說得對,工廠做的肯定更好。我就是自己瞎琢磨著玩的,沒想到真的能做成。正好馬科長您是專家,能不能請您現場指導一下,看看我這個還有哪些地方需要改進?比如這個齒輪比,是不是再調整一下能更省力?還有這個出粒口的角度,怎麼樣才能讓玉米粒一點都不飛濺?”
他語氣誠懇,姿態放得極低,完全像一個虛心求教的學生。
馬科長被這突如其來的“請教”弄得一愣,他哪裡懂什麼齒輪比和出粒口角度?
他剛才那番話完全是信口開河,隻想把功勞攬過去再說。
他支吾著:“這個……具體的技術細節,還需要我們廠裡的工程師……”
林向陽卻不給他搪塞的機會,立刻轉向圍觀的鄰居們,尤其是其中幾位平時也喜歡鼓搗點東西的大爺,大聲說道:“各位叔叔伯伯,嬸嬸阿姨,馬科長太忙了,咱們就不耽誤他太多時間。其實這東西原理挺簡單的,就是一層窗戶紙,一捅就破。我現在就把它拆開,大家一看就明白!以後誰家想自己做,照著樣子來就行,一點也不難!”
說著,他根本不給馬科長反應的時間,拿起旁邊的工具,哢哢幾下,極其熟練地將那台脫粒機的主要部件——滾筒、凹板、齒輪組、框架——快速拆解開來,然後一件件地展示給眾人看!
“大家看,這是帶齒的滾筒,玉米棒子從這兒進去,就被它卡住帶著轉……”
“這是凹板,上麵也有齒,和滾筒之間的縫隙剛好卡住玉米棒子,一轉一擠,粒就下來了……”
“這幾個齒輪是換力的,搖起來輕鬆……”
“這框架是木頭的,結實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