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麻子偷雞不成蝕把米,被罰打掃全院公廁的消息,成了大雜院裡一樁令人啼笑皆非的談資,也著實讓林家清淨了好幾天。
至少,明麵上的宵小之輩,短時間內不敢再輕易打林家的主意了。
那架成功的礦石收音機,成了林家兄妹共享的秘密寶藏。
夜晚,擠在小小的屋子裡,輪流戴著那副破舊的耳機,聆聽從虛無中捕捉來的、帶著“滋滋”雜音卻無比神奇的戲曲、新聞或歌曲,成了他們清貧生活中一抹亮眼的科技色彩和難得的精神享受。
林向陽嚴格控製著收聽時間,一方麵省電報警電路和偶爾用手電筒檢查),另一方麵也怕過於頻繁引人察覺。
【能量:0.5410】的光芒穩定,似乎享受著這份由技術創造的小小安寧與家庭溫馨。
然而,歲月的車輪無聲碾過,牆頭上殘存的舊曆紙一頁頁撕去,空氣中漸漸開始彌漫起一種越來越濃的、混合著期盼與焦慮的年味兒。
農曆新年,快要到了。
對於孩子們來說,年是饞人的肉香,是難得的糖果,是震天的鞭炮,是......一件或許可能實現的新衣裳。
越是貧瘠,對“新”的渴望就越是強烈。
曉梅還好些,她年紀稍長,更懂事,知道家裡的艱難,雖然眼神偶爾也會掠過合作社櫥窗裡那些鮮豔的花布,但從未開口要求。
隻是晚上睡覺時,會偷偷把已經洗得發白、袖口磨出毛邊的舊棉襖疊得整整齊齊,壓在枕頭下。
衛國則是大大咧咧,有肉吃有炮放就心滿意足,對衣服的概念僅限於“暖和”、“結實”。
最藏不住心思的是曉雨。
鄰居家和小夥伴們已經開始念叨過年穿什麼新衣服,哪個姐姐扯了紅頭繩,哪個哥哥做了新棉帽。
她每次聽到,那雙大眼睛裡就會流露出掩飾不住的羨慕,小手指會無意識地摳著自家棉襖上那個顏色深深淺淺的補丁。
她那件舊棉襖還是曉梅穿剩下的,不僅顏色晦暗,而且明顯短了一截,手腕時常凍得通紅。
林向陽把這一切都看在眼裡,疼在心裡。
他何嘗不想在年關給弟弟妹妹們都添置一件新衣,哪怕隻是件罩衫,圖個新年新氣象。
但他摸了摸“家庭基金”罐子裡那僅剩的、需要支撐到明年開春的幾塊錢,心下隻能黯然歎息。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黑市上也有流通布匹,但那價格,根本不是林家能承受的。
買布做新衣的計劃,在現實麵前,顯得如此蒼白無力。
“新年穿啥不是穿,乾淨暖和就行。”
林向陽隻能這樣安慰弟妹,也安慰自己。
但很快,就有人不想讓他們安生。
這天下午,陽光難得暖和了些。
王翠花穿著她那件半新不舊、但在這個年代已算體麵的深藍色棉襖,端了個針線笸籮,扭著腰肢坐到院子當中陽光最好的地方,故意扯開了嗓門,開始納一雙新鞋底。
納了沒幾針,她就像是剛想起什麼似的,聲音拔高,充滿了刻意炫耀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