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向陽不再賣關子,直接布置任務:
“衛國,你把剩下的竹篾都拿出來,按我教你的,編一些簡單結實的圓圈,大小能套在頭上就行。曉梅,你幫曉雨準備顏料和畫筆。曉雨,大哥需要你畫點東西……”
他迅速在腦海中搜索著近期電影院可能放映的、最受歡迎的影片信息。
通過礦石收音機和偶爾聽來的議論,他鎖定了一部反複上映、群眾基礎極好的反映敵後鬥爭的黑白故事片——《鐵道衛士》。
影片主角,那位足智多謀、英勇無畏的鐵路工人形象,深入人心,尤其是他標誌性的藍色工裝帽,極具辨識度。
“就畫這個!”
林向陽用木炭在舊報紙上,簡單勾勒出那頂帽子的輪廓,雖簡陋,但神似。
“曉雨,你就照著這個樣子,用藍色的顏料,畫在衛國編好的竹圈上,儘量畫得像一些。正麵可以再寫上個‘鐵道’或者‘衛士’的字樣。”
他又想了想,補充道:“再畫一些簡單的星星、紅旗,或者‘勝利’、‘光榮’的字樣,用在其他的竹圈上,作為備用款式。”
這就是他計劃的“商品”——簡易的、帶有電影角色標誌或革命元素的“紙帽”。
材料幾乎是零成本竹篾邊角料和之前畫鬥笠剩下的顏料),手工自家出,最關鍵的是,它緊扣電影院這個場景,滿足了觀眾尤其是孩子們)對銀幕英雄的崇拜和代入感,是一種情感的延伸和身份的象征。
雖然粗糙,但在這個文化消費品極度匱乏的年代,這種小小的、具有象征意義的物件,很可能引發意想不到的歡迎。
兄妹四人立刻行動起來。
衛國手上功夫麻利,很快編出了幾十個大小不一的頭環骨架。
曉雨則在曉梅的輔助下,發揮她的藝術天賦,用藍色的顏料仔細地描繪“工人帽”,用紅色勾勒星星和旗幟。
林向陽自己也動手,用毛筆蘸墨,在帽簷上寫下工整的“鐵道衛士”字樣。
忙活了大半天,幾十頂充滿手工痕跡、色彩鮮明、主題明確的“電影角色紙帽”終於完成。
雖然比不上正規工廠出品精致,卻帶著一種樸拙的真誠和應景的趣味。
傍晚,匆匆吃過晚飯,林家兄妹用一個大布包袱裹好這批特殊的“商品”,踏著積雪,迎著凜冽的寒風,來到了紅星電影院門口。
果然如林向陽所料,雖然離晚場電影散場還有一個多小時,但電影院門口已是熱鬨非凡。
高大的宣傳牆上貼著巨幅的電影海報,燈光將《鐵道衛士》主角那堅毅的麵孔照得清晰可見。
等待入場的觀眾排起了長隊,更多的是聚集在門口空地上聊天、等候的小年輕和帶著孩子的居民。
空氣中彌漫著一種節日前夕特有的躁動與歡欣。
林家兄妹選了個離出入口不遠不近、既不擋道又能被輕易看見的位置,鋪開一塊舊布,將幾十頂紙帽分門彆類、整齊地擺放出來。
那一片藍色工人帽)和紅色星星紅旗),在昏黃的路燈和雪地反光下,顯得格外醒目。
“來看一看嘍!剛出爐的《鐵道衛士》同款帽!戴上它,保家衛國精神足!”
林向陽清了清嗓子,學著記憶中小販的腔調,開始吆喝。
喜歡年代:重生1950,養仨娃!請大家收藏:()年代:重生1950,養仨娃!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