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還有點陳年豆子,能換點菇吃不?”
“我娘家村裡可能能弄到點紅薯乾……”
群情瞬間被調動起來。林向陽趁熱打鐵,開始組織:
“光靠一家一戶去換,力量小,也容易被人壓價。咱們要把力量聚起來!願意參與‘食用菌換糧’的,現在就可以登記!我們家負責提供菌種和技術指導,幫大家儘快把蘑菇種出來!等蘑菇出來了,咱們統一品類,統一品質,甚至可以輪流派人,帶著蘑菇去更遠的、可能需要菜的廠礦家屬區或者村子去換!信息共享,互相幫襯,絕不讓任何人吃虧!”
這就是“發動鄰裡以物易物瓦解壟斷”的“群眾路線”!
將分散的、弱小的個體力量,通過一個共同的目標和可行的方案凝聚起來,形成一股足以對抗囤積居奇者的洪流!
“我參加!”
“算我家一個!”
“向陽,我們信你!你說怎麼乾就怎麼乾!”
登記的事情自然交給了曉梅,她拿出新的本子,認真地記下每一戶的信息。
衛國幫著維持秩序,解答一些簡單的技術問題。
曉雨則被鄰居們圍著,好奇地問著種蘑菇的細節,她憑著記憶,奶聲奶氣地複述著大哥教過的話,引得大人們陣陣善意的笑聲。
林家小屋,仿佛成了一個小小的、充滿活力的“生產合作社”指揮部。
然而,在這片熱火朝天的景象之外,林向陽敏銳地注意到,周胖子的爹——周滿囤,不知何時也擠在人群外圍,陰沉著一張胖臉,冷冷地看著這一切。
他那雙小眼睛裡閃爍著算計和惱怒的光芒,顯然,林向陽這套“以物易物”的組合拳,直接打在了他的七寸上,瓦解了他試圖利用信息不對稱和資金優勢囤糧抬價的如意算盤。
周滿囤沒有上前爭吵,隻是死死地盯了林向陽一眼,那眼神仿佛在說“小子,壞我好事,咱們走著瞧”,然後便冷哼一聲,拂袖而去。
林向陽心中冷笑,並未在意。
這種陽謀,靠的是人心和實實在在的利益,周滿囤除非也能變出便宜糧食或者更好的東西,否則光靠威脅和怨恨,毫無用處。
接下來的幾天,大雜院乃至整個胡同都掀起了一股“種菇熱”。
在林家兄妹,主要是林向陽和曉梅的悉心指導下,一家家清理出角落,找來各種容器,蒸煮木屑,接種菌種。
雖然過程中難免有失敗和手忙腳亂,但在林向陽這個“技術總監”的及時指導下,大部分人家都成功地看到了潔白的菌絲,繼而盼來了灰黑色的菇蕾。
當第一批參與計劃的鄰居家也成功采摘到鮮菇時,“食用菌換糧”計劃正式啟動。
人們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有的拿著鮮菇去換了親戚家的存糧;
有的結伴去了附近的村子,用蘑菇換回了紅薯、土豆;
甚至有人膽子大,去了某些廠區的家屬院,用這稀罕物換到了細糧票和難得的豆油!
成功的案例不斷傳來,如同滾雪球一般,吸引了更多原本觀望的住戶加入。
喜歡年代:重生1950,養仨娃!請大家收藏:()年代:重生1950,養仨娃!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