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向陽那清朗而篤定的聲音,如同投入平靜湖麵的石子,在機械廠家屬區門口漾開一圈無聲的漣漪。
董工臉上的感慨尚未褪去,便瞬間被驚愕取代。
他扶了扶眼鏡,上下重新打量了一遍眼前這個衣衫略顯淩亂、臉上還帶著奔跑後紅暈與細微擦傷的半大少年。
“你……你說什麼?向陽,你能試試?”
董工的語氣裡充滿了難以置信。
“那模型雖然是木頭做的,但結構仿的是真車,相當精巧,缺的還是關鍵傳動部件,廠裡幾個七八級的老師傅看了都直嘬牙花子,說沒有原圖紙,根本沒法補……”
不是董工不信林向陽,實在是這事聽起來太過匪夷所思。
一個十四歲的孩子,或許在改良爐灶、種蘑菇上有些奇思妙想,但機械模型,尤其是這種精密仿真的工業模型。
涉及的是實打實的機械原理、空間構型和精加工能力,這需要多年的經驗積累和係統知識,絕非小聰明可以彌補。
林向陽迎著董工質疑的目光,沒有退縮,眼神依舊清澈而堅定。
他深知這是一個險招,但機遇往往就藏在風險的峭壁之上。
“董工,我知道這聽起來有點……不可思議。”
林向陽組織著語言,既不能顯得過於狂妄,又要傳遞出足夠的信心。
“我平時……愛瞎琢磨這些機械的東西,也看過一些雜書。解放卡車的結構,大致心裡有數。我不敢保證一定能成,但既然老師們傅都為難,讓我看看,萬一……萬一我能瞧出點門道呢?就算不成,也不過是浪費您一點引見的時間。”
他態度謙遜,理由也說得通——“愛琢磨”、“看雜書”,這符合他一直以來展現給外界的“自學成才”形象。
而“看看也無妨”的說法,則最大限度地降低了董工引薦的風險。
董工看著林向陽那與他年齡不符的沉穩眼神,又想起他之前精準判斷柴油機故障、製作手搖發電機、甚至指揮救回妹妹時表現出的冷靜與急智,心中不由動搖了些許。
或許,這孩子真有什麼過人之處?
反正情況也不會更壞了,讓他試試,萬一有驚喜呢?
“好!”
董工也是個爽快人,一拍大腿。
“既然你有這個心,我就帶你去試試!不過向陽,咱們醜話說在前頭,楊廠長因為孫子哭鬨,心情正不好,你到了那裡,多看少說,能修就修,不能修千萬彆逞強,明白嗎?”
“我明白,謝謝董工!”林向陽心中一定,連忙點頭。
他轉身對曉梅和曉雨低聲囑咐:“曉梅,你先帶曉雨回家,告訴衛國沒事了,讓他安心。我這邊完事就回去。”
曉梅雖然擔心,但看著大哥眼中那熟悉的光芒,知道他已經有了決斷,便乖巧地點頭。
拉著情緒稍微平複但依舊緊緊抓著大哥衣角的曉雨,一步三回頭地往家走去。
林向陽則跟著董工,走進了機械廠家屬區深處那片被稱為“乾部樓”的區域。
這裡都是整齊的紅磚樓房,與外麵大雜院和窩棚區的破敗形成鮮明對比。
來到一棟單元樓前,董工整了整衣領,深吸一口氣,才上前敲門。
開門的是楊廠長的愛人,一位麵容和藹但眉宇間帶著愁容的中年婦女。
看到董工,她勉強笑了笑:“是老董啊,快請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