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一個念頭逐漸清晰起來:不能因噎廢食。
機遇往往與風險並存。因為潛在的威脅就放棄眼前可能改變命運的機會,無疑是愚蠢的。
機械廠他要去,但不能完全被動地去。
他要利用這次機會,但更要掌握主動權。
首先,不能立刻表現得欣喜若狂。他需要表現出一個看重學業、有家庭責任感的少年應有的謹慎和考量。
其次,他要借此機會,進一步觀察和試探。觀察沈工的真實態度,試探機械廠內部,是否真的有“生產設備革新辦公室”的觸角,或者馬科長的影響力究竟有多大。
最後,他要以這次交流為契機,為自己正在構思的、用於參加市評選的項目,尋找靈感和可能的支持。
想通了這一點,林向陽感覺心頭的重壓稍稍減輕了一些。
下午放學後,他沒有立刻回家,而是先去了一趟街道辦,找到了李愛華主任。
“李主任,”他拿出那份機械廠的正式信函和出入證,臉上帶著適當的喜悅和更多的為難,“機械廠沈工程師給我寄了這個,邀請我去參加技術交流……我心裡很想去,但又怕耽誤課程,也怕照顧不好家裡……而且,這出入證,我拿著有點燙手,不知道合不合規矩?”
他再次將“家庭”和“學業”作為首要顧慮提了出來,並將決定權部分交給了街道。
李愛華主任仔細看了信函和出入證,臉上露出驚訝和欣慰的笑容:“好啊!向陽!這可是大好事!說明你的能力得到了真正的認可!沈工是咱們市裡有名的技術專家,他能看重你,是你的造化!”
她拿著那張出入證,翻來覆去看了幾遍,點頭道:“這是廠裡正規發放的臨時證件,合乎程序,你放心拿著。至於課程和家裡……”
她沉吟了一下,“這樣,我跟你們學校打聲招呼,說明情況,這種技術交流對學校來說也是光彩事,應該會支持。家裡嘛,你弟弟妹妹也漸漸大了,能照顧自己,你周末去參加,平時還是以學習為主,你看怎麼樣?”
有了街道主任的這番話,林向陽心中大定。
這等於為他的機械廠之行披上了一層“官方認可”的外衣,馬科長即便想借此生事,也要掂量掂量。
“謝謝李主任!有您這句話,我就放心了!我一定珍惜這次機會,好好學習,不給街道和學校丟臉!”
林向陽適時地表態,語氣充滿了感激和決心。
離開街道辦,林向陽的腳步輕快了不少。
明麵上,他已經解決了機械廠之行的後顧之憂。
接下來,就是暗中準備了。
他需要為周日的交流座談會做準備,不僅要帶上謙虛好學的態度,更要帶上一個善於觀察和思考的大腦。
同時,市裡科技創新評選的事情,也不能放下。
回到家,他將機械廠的事情簡單跟弟妹們說了一下,隱去了其中的風險,隻說是得到了一個學習的機會。
曉梅和衛國都為他感到高興,隻有曉雨似懂非懂地拉著他的衣角,小聲說:“大哥,你去那麼遠的地方,要小心。”
孩子敏銳的直覺,讓林向陽心頭一暖,又微微一酸。
他摸了摸曉雨的頭:“放心,大哥會小心的。”
夜裡,他再次進入了地窖。
這一次,他沒有去碰那些敏感物品,而是找出了之前收集的關於數學和基礎物理的書籍,以及一些關於簡單機械原理的圖冊。
他需要為自己“超綱”的數學知識,構建一個更合理的“自學成才”的人設。
同時,他也開始認真構思,究竟什麼樣的項目,既能驚豔市級的評選,又符合他目前的資源和能力,還能為他未來的發展鋪路?
是改進現有的某種農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