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默的筆尖在紙上頓了片刻,墨跡微微暈開。他沒抬頭,隻是把那行字輕輕劃掉,重新寫下:“監督不是終點,參與才是。”屋裡的風停了,窗邊那張訂單紙安靜地壓在台賬下,林曉棠的手指還搭在文件夾邊緣。王德發拄著拐杖,慢慢坐回老位置,算盤擱在膝上,珠子輕輕碰響了一下。
沒人說話。
林曉棠終於開口,聲音不大:“工分係統得往前走一步了。預售訂單在漲,光靠現金結算,資金流撐不住。”她從文件夾裡抽出一張表格,“我做了個模型,把工分轉成信用積分,可以累計、兌換物資,年底統一結算分紅。這樣既能減輕現金流壓力,也能讓大家更願意長期投入。”
王德發抬起眼,眉頭擰緊:“信用?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能當飯吃?”
“不是空頭支票”林曉棠把表格推過去,“你看,每一分都對應實際工時和訂單收入,係統可查,每月公示。”
“花裡胡哨。”王德發一掌拍在桌上,算盤跳了一下,“想當年,大隊賬本上寫一萬工分,最後分糧時,五毛錢一斤米都兌不出。你現在跟我說信用能分紅?等錢到了再說這話!”
林曉棠臉色沒變,但手指收緊了些:“我們現在有監督組,有原始憑證,有電子備份,和過去不一樣。”
“一樣!”王德發聲音陡然拔高,“賬本再厚,票再多,人一換,規矩就塌。我信的是現錢落袋,是米麵到手。你說的這些‘係統’,我不懂,也不信。”
陳默一直沒動,這時才合上筆記本,翻開另一頁。他調出過去三周的工分記錄和資金到賬時間差,屏幕映在臉上,光微微閃動。
“德發叔。”他開口,語氣平,“你怕的不是信用,是落空。林曉棠要的也不是取代現金,是讓工分變得有用。”
王德發盯著他,沒接話。
“我們折中。”陳默把筆記本轉向兩人,“每月結算,一半發現金,實打實進賬;另一半轉成信用積分,存在村內係統裡,可以換日用品、農具,也能留著年底分紅。賬目還是你盯著,紅章你蓋,林曉棠負責係統錄入和公示。這樣,即保底,又能讓工分‘活過來。’”
屋裡靜了。
林曉棠看著陳默,眼神亮了一下,但沒說話。她低頭翻出u盤,插進主機,開始調試積分表格。屏幕上跳出新表頭:信用工分.試運行。
王德發沒看屏幕,手指在算盤上慢慢撥動,一顆珠子從下檔推到上檔,停住。他又推了一顆,再停。
“現金一半。”他終於問。
“對。”陳默點頭,“隻要工程進度驗收通過,每月五號發。”
“積分呢?能換啥?”
“第一批物資凊單已經列好了。”林曉棠接過話,“鹽、肥皂、燈泡、化肥,還有趙鐵柱提過的安全帽,都能換。積分不作廢,三年內有效。”
“三年。”王德發冷笑,,“要是三年後你走了呢?她走了呢?”
陳默沒回避:“製度在,賬目在,監督組在。你還在。”
王德發盯著他看了幾秒,忽然轉向林曉棠:“係統出問題,誰修?”
“我來。”林曉棠說,“數據每天備份,本地服務器和雲端雙存。要是係統崩了,手工賬也能對上。”
王德發沒再問。他低頭翻開隨身帶的小本子,用紅筆在空白頁寫下:“信用積分試運行。比例:50。監督:王德發。期限:三年。”寫完,他合上本子,拐杖輕輕敲了兩下地。
“試。”他說“隻試三個月,不行就停。”
林曉棠鬆了口氣:“可以,試運行期間,每月收集反饋,隨時調整。”
陳默點頭,重新打開筆記本,開始預寫方案初稿。筆尖劃過紙麵,發出細微的沙沙聲。他寫下第一行:“雙軌製實施方案——現金保底,信用激勵。”
林曉棠調試完表格,輕聲說:“明天可以試運行。”
王德發沒應,卻沒走。他坐在原位,手指又落在算盤上,開始一檔又一檔地核算積分折算比例。珠子來回撥動,聲音規律而沉穩。算到第三遍時,他停下,在本子角落添了一行小字:“若三年不爛賬,此法可行。”
窗外天色漸暗,村委會的燈亮了起來。林曉棠起身去關窗,風從縫隙鑽進來,吹動了桌角的訂單紙。她順手壓好,順帶整理了公告欄上的發貨清單。野皺菊發卡歪了,她沒顧上扶。
陳默還在寫。他寫到“積分兌換物資清單”時,頓了頓,抬頭問:“德發叔,村裡最缺什麼?”
王德發抬頭:“水管。老張家那片,水壓不夠。”
“加一個。”陳默記下:“積分可兌換公共設施維修優先權。”
王德發看了他一眼,沒說話,但手指在算盤上輕輕敲了一下,像是默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