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五點,村委會辦公室的燈亮著。陳默把一張剛打印出來的表格夾進文件夾,封麵上寫著“民宿預售客戶信息登記表”。他打開電腦,郵箱裡躺著李秀梅發來的視頻文件,標題是《青山村.第一民宿》。他點了播放,畫麵從曬穀場緩緩推進,穿過竹籬小門,落在樣板間的木門上。鏡頭掃過長廊浮雕、榫卯牆角、庭院裡的老石槽,最後停在屋簷下掛著的一串風鈴上——那是村民用廢棄筒管和陶片做的。
他右鍵下載,轉身看向桌上擺著的u盤。林曉棠昨天留下的,標簽上寫著“素材備份+解說詞草稿”。
他插進去,調出文檔,一行行讀下去。寫道“每一塊磚都帶著說話聲”,他停了一下,嘴角微動,沒笑出來,但眼神鬆了些。
六點半,林曉棠推門進來,肩上挎著相機包,手裡拎著兩個塑料袋。“早飯。”她把袋子放在桌上,拿出油條和豆漿,“趙鐵柱說施工隊今天要趕東側圍牆,讓我問你是不是先把照片掛出去。”
陳默點頭,起身打開投影儀。“等李秀梅剪完片子還得半天,咱們先用實拍圖撐著。你拍的那些細節,能不能現在就傳?”
“已經傳了。”她拉開椅子坐下,打開筆記本,“我挑了九張,配了簡短說明。比如竹藝長廊那張,寫了‘刻的是張嬸年輕時翻牆嫁人的故事’。還有庭院那張,加了一句‘種的是村裡老人捐的老菜種’。”
陳默看著手機屏幕上的社交平台頁麵,刷新一次,瀏覽器跳到一千兩百。“有人轉發嗎?”
“不多。”她手指敲著鍵盤,“幾個縣裡的人點了讚。評論裡的人說‘挺有意思’,但也有人說‘這種地方能住人?’”
她沒說話,把宣傳頁截圖發進了村民大群,附言:“第一批體驗名額開放預約,限五十人,先到先得。”
群裡靜了幾分鐘。
老李頭回了個問號:“網上訂房?靠譜不?”
王德發拄著拐杖走進來,聽見動靜,把算盤往桌上一放:“想當年公社搞招待所,三個月就黃了。城裡人來一趟,拍了照走人,誰真在這兒過夜?”
陳默轉過身,從抽屜取出銷售台賬,翻開最近一頁。“上個月賣出去一百零七個筆筒,七成買家留言說‘想去看看實物是怎麼做的’。”他抬眼,“信任不是一天建起來的。咱們的筆筒能賣出去,是因為每一隻都有編號,有出處。現在,該讓人看看這間房子是怎麼蓋起來的。”
王德發沒吭聲,低頭翻起自己的賬本。
趙鐵柱這時候撞開門,軍綠色膠鞋踩得地板響。“我剛在工地上問了一圈,水泥班五個兄弟都說願意輪夜班!隻要能早點讓客人住進來!”他掏出手機晃了晃,“我把照片發我們建築隊大群了,好幾個在外省乾活的工友都轉了,還有人讓我代他們預訂一間。”
林曉棠立刻接話:“那得趕緊定權益。我建議前五十名預訂的,送一個手工筆筒,再加一次田間采摘體驗。筆筒甪新批次的竹料,刻上‘首住紀念’四個字。”
“可以。”陳默打開預售登記表,在備注欄寫下這條規則,“名字能叫‘首批體驗官計劃’。”
趙鐵柱咧嘴一笑,當場點開朋友圈,接了語音輸入:“咱村真把民宿蓋起來了!照片我發你們,不信你看!泥巴地裡也能長出房子!”聲音粗得震耳,說完還拍了大腿一記。
不到兩小時,社交平台的轉發量破千。有人開始私信詢問價格和入住時間。陳默一條條回複,語氣平穩,問題答得清楚。林曉棠則守在電腦前,把每一筆谘詢記錄在表格裡,標紅潛在客戶。
中午,陽光斜照進窗。王德發端著搪瓷杯進來,站在陳默身後看了會兒屏幕。“訪問量長得快,可下單的呢?”
“還沒。”陳默盯著頁麵底部的訂單提示,“轉化需要過程。”
“光看不買,就跟趕集時圍著攤子轉一圈又走了一樣。王德發嘟囔著,在自己家賬本上畫了個叉。”
下午三點,係統終於跳出第一筆支付成功的通知。金額兩千八百元,客戶姓名:周濤。地址:省城鼓樓區,備注欄寫著:“看了你們拍的夜景,想起小時候外婆家的院子。希望還能聽見蟬叫。”
陳默截了圖,發進村民群,隻打一行字:“第一單,成了。”
群內瞬間炸開。紅包接連彈出,頭像閃成一片。老李叔發了個語音,聲音抖著:“我閨女剛才給我打電話,說她同事看到了,也要訂!”
趙鐵柱回了句:“明兒我帶水泥班加個夜班!圍牆必須趕出來!”
林曉棠靠在桌邊,手指輕輕摩挲相機邊緣。她沒說話,但肩膀鬆了下來。馬尾辮不知什麼時候散了一縷,野雛菊發卡歪在耳側,白大褂口袋裡的鋼筆露出半截。
陳默刷新頁麵,十分鐘內又進來三筆訂單。他把總金額算了一遍,三千八百元。轉身對王德發說:“收款明細你記一下?”
王德發點點頭,掏出賬本,翻到空白頁,一筆一筆寫下來:“預售首日,收款:¥3,800。”寫完,他合上本子,低聲說了句:“這回倒真有點動靜了。”拄著拐,慢慢走出門去。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天色漸暗,村委會的燈一直亮著。陳默坐在電腦前,目光沒離開屏幕。訂單數字跳到第七筆時,他伸手摸了摸左眉骨那道舊疤,指尖粗糙地劃過皮膚。
林曉棠正整理客戶名單,突然抬頭:“要不要在確認函裡加一句提示?“比如‘房間無空調,但夏夜有風’之類的。彆讓人來了不適應。
“加上。”他說,“真實比漂亮重要。”
她點頭,在文檔裡敲下:“本屋采用自然通風設計,夏夜常有山風穿堂而過。”
趙鐵柱這時候又推門進來,手裡攥著對講機。“東側地基澆完了,鋼筋沒問題。我讓老劉帶人接著砌牆,明早六點前能把框架立起來。”他看了眼電腦,“多少單了?”
“八單。”陳默說。
“不夠。”趙鐵柱一拍桌子,“我在去群裡喊一嗓子!就說現在訂的,我親自帶人打掃房間!”
他轉身就走,腳步聲在院子裡越來越遠。
林曉棠輕聲說:“其實……不用非得拚速度。”
“我知道。”陳默盯著屏幕,“但我們得證明,這事能成。”
她沒再說話,隻是把剛打印出來的客戶信息表重新歸檔,放進文件夾最底層。外麵傳來施工隊搬運材料的聲音,夾雜著幾聲吆喝。
九點十七分,第九筆訂單入賬。付款人備注:“支持鄉村建設,不住也願買單。”
陳默看完,把這句話複製下來,存進一個新建文檔,命名為“客戶留言彙總”。
林曉棠站起身,活動一下肩膀。她走到窗邊,望著樣板間方向。那間小屋亮著燈,輪廓清晰,像軋進泥土裡的一顆種子。
喜歡歸鄉崛起:我在青山村當首富請大家收藏:()歸鄉崛起:我在青山村當首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