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底。”王德發拍拍孩子的肩,“咱們村的。”
傍晚,陳默去了一趟匠藝工坊。教室空著,桌上擺著幾組教學模型。他拿起一個學生做的燕尾榫,接口處有點歪,但能看出用力打磨過的痕跡。牆邊堆著新買的砂紙和木料,標簽上寫著“已付款”。
他掏出筆記本,在“資金使用”一欄寫下:“采購教學耗材,支出八千兩百元;支付村民接待補貼,三千六百元;預留下月推廣應用,兩萬元。”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合上本子時,手機響了。是快遞公司。
“陳先生,第二批海外訂單包裝完成,明天上午九點來取貨。”
“好,我等你們。”
掛了電話,他沒動。窗外山影漸暗,工坊的燈還亮著。一個年輕村民推門進來,手裡捏著飯盒。
“陳哥,吃飯不?”
“不了,你吃吧。”他把筆記本放回口袋,“我再待會兒。”
那人點點頭,自己找位置坐下。不一會兒,屋裡響起咀嚼聲和筷子碰撞的聲音。
陳默走到牆邊,看著那道掛在釘子上的父親照片。相框還是舊的,但玻璃擦得很乾淨。他伸手摸了摸邊緣,指尖蹭到一點灰,又慢慢收回。
林曉棠來的時候,工坊裡多了幾個人。都是報了名的村民,有的帶了兒子,有的帶了媳婦。她打開投影,開始講下周課程安排。
“這次重點是修繕應用。”她指著ppt,“我們回原一戶老屋,實地操作。梁柱怎麼拆、怎麼換,怎麼保證結構不變形。”
底下有人舉手:“我家堂屋漏雨,能算進去嗎?”
“能。”她說,“報名表上有登記的,優先安排。”
陳默坐在後排,聽著,沒插話。筆記本攤開在膝上,他隨手記下幾個名字。
課結束得早。人走後,林曉棠收拾設備,問他:“明天出貨,要不要一起去看看?”
“不去。”他說,“他們在村裡就能看到結果,不用非得追到碼頭。”
他笑了笑,沒再說什麼。
第二天清晨,快遞車準時停在倉庫門口。司機下車抽煙,等工人搬貨。陳默站在一旁核對清單,簽完字,把副本交給王德發。
“這回量大。”司機吐出口煙,“客戶說後續還要訂紀念套裝,帶證書那種。”
“證書?”林曉棠問。
“就是誰做的、哪年哪月、用的什麼材料。”司機笑著指了指自己腦袋,“人間當作藏品。”
王德發聽完,轉身回辦公室。幾分鐘後,他拿著幾張紙出來,遞給陳默:“我擬了個模板。每個產品附一張,蓋合作社章,我簽名。”
陳默看了看,點頭:“行,就這麼辦。”
箱子裝完,車發動前,林曉棠突然說:“等一下。”
她跑回倉庫,拿出一個小木盒,遞給司機:“這個,單獨放駕駛室。”
司機打開一看,是個迷你榫卯屋模型,巴掌大,做工精細。
“送你的。”她說,“謝謝你每次都不壓壞箱子。”
司機愣住,隨即咧嘴笑了:“謝了啊!我放儀表台上,保準一路平安。”
喜歡歸鄉崛起:我在青山村當首富請大家收藏:()歸鄉崛起:我在青山村當首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