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第一輪考察
展區裡,人潮湧動。評委們逐一走到各個攤位前,挑剔地摸布料、看針腳、問工藝。
輪到嫂子學院展位時,三個評委湊上來。
一位戴著金絲眼鏡的中年人隨手翻開一件兒童衣,挑眉道:
“布料一般,做工還算細致。但這種小打小鬨的裁縫手藝,能算得上‘創新’嗎?”
嫂子們心裡一緊,臉色有些發白。
趙玉華卻不急,她上前一步,語氣平穩:
“這套衣裳不是為了好看,而是為了耐穿、耐洗。農村娃天天跑跑跳跳,我們用的是結實布料,肩頭和膝蓋特彆加固,不容易磨壞。”
評委愣了一下,手指在布料上來回摩挲,點了點頭,卻沒表態。
——
二、第二件展品的爭議
另一位評委拿起嫂子們的“工作服”,略顯不屑:
“看起來太樸素了,在城裡恐怕賣不動。”
嫂子們有些著急,擔心這一票就要被否。
趙玉華抿唇,聲音卻堅定:
“這不是城裡花架子,這是給農人和工人做的衣裳。口袋多,能裝工具,布料耐磨耐臟。您覺得城裡賣不動,但在工地、田間,這是最實用的。”
這話一出,現場的觀眾有人忍不住插話:
“她說得對!俺就是乾活的,這衣裳要是有賣,我肯定買!”
“對啊,咱們平時的衣裳不是太嬌氣,就是不耐穿,這樣的衣裳最合適!”
觀眾席的反應,讓評委們對視一眼,神情有所動搖。
——
三、第三件展品引爆全場
最後一件,是嫂子們特意準備的軍裝風格外套。
趙玉華親自拿起來,聲音響亮:
“這是嫂子們設計的——致敬軍人的外套。
咱們軍嫂不僅要守護家人,也要讓軍人的精神穿在身上。挺括的肩線,是堅毅;簡潔的口袋,是實用;耐穿的布料,是守護。”
說完,她把外套披在身上,整個人瞬間氣質一變。
觀眾席裡,掌聲一下子炸開。
有個小姑娘眼睛發亮:“媽呀,這衣裳太有氣勢了!”
一個兵哥哥更是低聲感歎:“這才叫軍嫂,跟俺們一樣有風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