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來自軍區的建議
試點成功後,嫂子學院收到軍區後勤部的一份正式通知。除了擴大合作,還特彆提出了一點:
“為了便於物資管理和溯源,建議嫂子學院在產品上加上統一標識。”
這句話,讓嫂子們頓時議論紛紛:
“標識?是不是得像商標一樣?”
“咱還能有自己的牌子?那不就跟城裡的廠子一樣了嗎!”
趙玉華聽後心頭一震。
她隱隱覺得,這一紙建議,其實是軍區在給嫂子學院一個全新的機會:
——從“代工”走向“有名有姓的品牌”。
二、第一次“品牌討論會”
趙玉華召集嫂子們,圍坐一圈,像模像樣地開起了“品牌討論會”。
有人提議:“叫‘軍嫂牌’,一聽就知道咱是軍嫂做的。”
有人笑著搖頭:“太土了,得洋氣點。”
又有人說:“咱們做的是床單被罩,就叫‘暖心’吧。”
場麵一度熱鬨無比。
趙玉華卻皺眉,認真分析:
“品牌不能隻圖好聽,更要讓人記得住,知道是咱嫂子們做的東西。還要有一種——莊重感。”
嫂子們聽得若有所思。
最後,她提議:“咱不妨用‘嫂子學院’本身作為品牌。‘嫂子’兩個字,代表咱的身份;‘學院’,代表咱學習成長。印上去,就是咱的根。”
眾人一拍手:“好!就叫‘嫂子學院’!”
三、第一枚印章的誕生
確定了名字,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印章怎麼做?
嫂子們都沒經驗。有人悄悄說:“是不是得去城裡刻章的鋪子?”
趙玉華卻笑:“沒錯,得請專門的人刻。但在此之前,咱得自己先想個樣子出來。”
於是,嫂子學院的院子裡出現了彆樣的場景:
有嫂子拿炭筆在廢布上畫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