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一號。
國慶。
淩晨四點的燕京,清冷如水。
顧逸站在父母身旁,寒意順著筆挺的製服衣料滲入皮膚。
這是他一年來,第一次休假。
或者說,是上級以不容拒絕的口吻,下達的強製性休假命令。
理由無可辯駁。
他的父母,顧大友與林桂蘭,從千裡之外的老家來看他了。
老兩口心疼兒子忙於國事,一年未歸,便自己收拾了行囊,主動來了燕京。
一名軍方專員安靜地候在不遠處,像一道沉默的影子,沒有打擾這片刻的家庭時光。
他們所在的位置,是觀禮台最核心的區域,視野中沒有任何遮擋。
國歌於晨曦中奏響。
那抹鮮豔的紅色,在天際泛起的魚肚白裡,一寸一寸,堅定地向上攀升。
顧大友的腰杆在國歌響起的瞬間,猛地挺得筆直。
他的目光死死追隨著那麵旗幟,眼眶迅速泛紅。
老人的嘴唇翕動著,不成調的音節在喉嚨裡滾動,是無聲的跟唱。
“回去……回去我非得跟廠裡那幫老家夥們好好顯擺顯擺!”
升旗儀式結束,顧大友的聲音裡全是壓不住的激動和顫抖。
林桂蘭在一旁,輕輕拍著丈夫的手臂,目光卻滿是疼愛與驕傲,溫柔地落在兒子身上。
隨後,一行人登上牌照特殊的專車,徑直駛向微光醫院。
微光醫院分東西兩院。
東院永遠人聲鼎沸,一號難求。
西院卻幽靜肅穆,三步一崗,五步一哨,每一個入口都有持槍的衛兵站崗,眼神銳利如刀。
這裡,從不接待名單之外的人。
這裡,隻為真正定國安邦的大人物服務。
軍方為顧大友和林桂蘭安排的,正是西院最頂級的全套深度體檢。
待遇,正軍級。
兩位操勞了一輩子的樸素老人,看著這堪比國賓護衛的陣仗,手腳都有些僵硬,不知該如何安放。
院方早已接到最高指令,所有科室專家列隊等候,所有流程一路綠燈。
院長親自陪同。
此前,軍部曾聯合燕京政事部門,鄭重提議將老兩口的工作調動至燕京,並解決住房、醫療等一切後顧之憂。
這個提議,被他們笑著婉拒了。
故土難離,幾十年的老鄰居、老工友,更是難以割舍。
體檢結果出得很快。
總體健康。
剩下的一些,都是常年勞作在骨骼和臟器上留下的陳年舊傷。
顧逸懸著的心,終於放回了原處。
他看著報告單上那些冰冷的醫學術語,一個念頭在腦中變得無比清晰。
“金烏計劃”隻是開始。
等自己掌握的科技再進一步,衍生出的生物電磁修複技術,或許就能將這些困擾父母半生的勞損徹底抹去。
他正在做的一切,不僅是為了國,也是為了家。
一天的假期,珍貴而短暫。
顧逸陪著父母逛了燕京最富盛名的幾處景點,鏡頭裡留下了許多張全家人的合影。
夜幕降臨,他必須歸隊。
“小逸啊,你忙你的,彆操心我們。”
臨彆時,林桂蘭強忍著不舍,反複叮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