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了一下。
不能現在建。
我收回能力,拿出紙筆,開始拆解訓練模塊。把“反狙擊應對”“夜間突襲防禦”“敵後營救路線規劃”全部分開,每個項目配一套標準考核指標。然後畫出可重複使用的訓練單元模型——一段二十米的標準巷道,包含三個掩體、一個製高點和兩條岔路。以後每次訓練隻需激活這個基礎單元,能耗能降六成。
下午三點,第二輪演練開始。
這次是模塊化訓練,內容是“傷員撤離”。一組三人負責從交火區拖回模擬傷員,另外兩人提供掩護。
第一輪還是出錯。負責拖拽的隊員沒注意姿勢,模擬傷員的脖子差點撞到牆角。我立刻叫停。
“抬人的時候背部要平,頭不能晃。”我親自示範,“你們救的是活人,不是搬貨。”
第二輪他們調整了動作,但掩護火力銜接不上。一人探頭射擊,另一人還沒準備好,導致窗口期太長。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第三輪終於合格。三人配合流暢,三十秒內完成轉移,全程無重大失誤。
老周站在邊上,點了下頭。“有點樣子了。”
傍晚六點,最後一組完成“敵後營救”模擬任務。他們在限定時間內找到了隱藏目標,成功撤離,隻有一人被輕微“擊中”。
我記下成績,把當天的數據彙總成表,交給老周。
他翻了兩頁,說:“照這個進度,七天後可以拉出一支能打的隊伍。”
“不夠。”我說,“守夜人不會給我們七天。”
他沒反駁,把表收進包裡。“我去安排夜班輪哨,你去休息。”
我沒動。
帳篷外,特戰小隊的人正在收拾裝備。有人在檢查戰術手套的扣帶,有人蹲在地上畫剛才的行進路線。兩個隊員麵對麵站著,用手勢溝通,一遍遍練習“發現目標”“請求支援”“撤退”的動作。
我看著他們,腦子還在轉。
明天要加一項訓練——‘通訊中斷下的小組重組’。必須讓他們在失聯狀態下也能形成戰鬥力。
老周走回來,站在我旁邊。“你還撐得住?”
“能。”我說。
“彆把自己耗乾。”他說完,轉身走了。
我坐在椅子上,閉眼調息。零域在意識裡緩緩運轉,像一台冷卻中的機器。太陽完全落下去時,我睜開眼,拿起筆,在訓練計劃表上劃掉已完成的項目。
然後寫下明天的第一項:快速集結響應測試。
時間定在淩晨五點。
所有人都必須在三分鐘內到達指定位置,裝備齊全,狀態就緒。
寫完最後一個字,我把筆放下。
遠處傳來腳步聲,是值夜的隊員在巡查。燈光從帳篷縫隙照進來,在地上拉出一道細線。
我坐著沒動。
手指輕輕敲了兩下桌麵。
喜歡零域建築師請大家收藏:()零域建築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