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老周盯著圖看了一會兒,忽然開口:“人不夠。”
我抬頭。
“你現在這套係統,至少需要十二個監控點同步操作。我們隻有六個值班員,而且都不是專業兵。萬一敵人多點進攻,顧不過來。”
他說得對。技術再先進,也得靠人來運轉。
我想了想,把防禦體係劃成三個層級。
一級是全自動裝置,包括地刺、電網、聲波屏障,由零域預設邏輯控製,不需要人工乾預;二級是巡邏小隊定點協防,依托新建的三座了望塔實現交叉視野,發現異常立即上報;三級是核心區應急封鎖,一旦警報拉響,所有非戰鬥人員撤入中心區,建築群自動閉合防護罩,切斷內外聯通。
“這樣能減少誤判。”我說,“也能避免力量分散。”
老周同意了。
我們立刻組織第一次全流程演練。
模擬敵情:三支小隊分彆從東牆、北能源站、西排水口同時發起進攻。
警報響起瞬間,東側地刺彈出,兩名假想敵被逼停。北區電網成功攔截一人,但第三人在穿過排水口時避開了聲波屏障,沿著管網潛入兩百米,幾乎到達醫療站外圍。
問題出在西側排水口的監控盲區。雖然設置了感應器,但地下管道走向複雜,信號有死角。
我當場調整設計。利用原有汙水管的金屬內襯,補建一道低頻聲波屏障,頻率設定為普通人無法察覺,但能乾擾電子設備運行。同時將其接入主控係統,與其他節點聯動。
第二次演練開始。
這次三人全被攔下。東牆觸發陷阱後,巡邏隊五分鐘內趕到現場;北區電網擊退攻擊的同時,了望塔發現了熱源移動軌跡;西排水口的聲波屏障乾擾了模擬敵人的通訊設備,使其暴露位置。
老周帶隊回來,臉上有了汗。“這回靠譜了。”
我沒鬆勁。連續操作讓身體越來越沉,右臂開始發麻。醫療組再次發來警告,腦波波動接近臨界值。我知道不能再強行維持全程連接。
於是改用“模塊化喚醒”策略。
不再讓所有防禦單元持續待機,而是設為獨立休眠狀態,隻保留基礎感知功能。當某個區域檢測到威脅,係統會自動喚醒對應模塊,局部激活防禦機製。這樣既能保證響應速度,又能大幅降低能耗。
最後一次壓力測試由老周親自帶隊。
他們從三個方向同時逼近,使用真實戰術動作,包括佯攻、分散突圍、爆破模擬。係統依次識彆攻擊路徑,啟動陷阱、封鎖通道、引導火力反擊,全程無人工乾預。
測試結束,老周走到指揮台前,抹了把臉上的灰。“這回,咱們真有點像堡壘了。”
我看向牆上的倒計時屏。
距離預計總攻時間還剩九小時十七分鐘。
我沒有動。手指輕輕搭在零域界麵邊緣,隨時準備再次接入。係統運行數據在屏幕上滾動,各項指標穩定。空氣中有股淡淡的金屬味,來自剛剛冷卻的線路板。
老周站在我旁邊,低聲說:“接下來就等他們來了。”
我盯著屏幕,一句話沒說。
終端突然震動了一下。
不是警報,也不是通訊提示。
是一條來自西北方向的微弱信號波動,持續時間不到一秒,頻率與守夜人不同。
喜歡零域建築師請大家收藏:()零域建築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