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邕細考_三國將軍本紀_线上阅读小说网 

蔡邕細考(1 / 2)

三國將軍本紀!

中平年間

盧植忤逆董卓,惹來殺身之禍,蔡邕和彭伯為何要為盧植求情?彭伯與盧植的交情在史書上沒有記載,而蔡邕和盧植則是有交情的記載。

當年(178年),蔡邕被判流放並州朔方郡時,隻有盧植上書為其求情;所以這次盧植得罪董卓,蔡邕則為盧植求情,亦是報恩。

範書《盧植傳》(盧)植素善蔡邕,邕前徙朔方,植獨上書請之。邕時見親於(董)卓,故往請植事。

這裡要討論的重點,是範書《蔡邕傳》中的一個讓人感到疑惑的地方按照本傳行文順序,蔡邕似乎是從避難的吳地直接被董卓征入朝廷的。這可能嗎?

這個問題,應該有前輩史家注意到過,但考據涉入不深。

據聞現代台灣學者施之勉做《後漢書集解補》為此做了考據,可惜我無緣拜讀,所以還是自己來動手吧。

按照中平元年(184年)三月,黨錮解除時,大批獲罪的士人均返回原籍(如張儉是返回原籍隱居),或者入朝為官(如劉表入大將軍府)。以蔡邕才學出眾,天下聞名,不應例外,範書《蔡邕傳》卻隻字不提,違背常理。

《袁紀·卷24》則提到一件事,說朱儁率軍攻打宛城黃巾時,蔡邕是以議郎的身份隨軍;再有宛城久攻不破,於是朱儁登高觀察城內動靜,胸有成竹的回頭對蔡邕說出對策。

《袁紀·卷24》(朱)儁登土山望之,顧謂(蔡)邕曰。

周天遊對此作注不及蔡邕。且邕傳亦不載此事,疑其有誤。

同樣的故事情節,到了範書《朱儁傳》,則是“(朱)儁登土山望之,顧謂張超曰”。這裡,範曄認為袁宏寫錯了,應是張超,而不是蔡邕;範曄也未寫蔡邕此時在朱儁的軍中。

另外在範書《邊讓傳》中也提到一件事——蔡邕向大將軍何進推薦提拔邊讓。

範書《邊讓傳》議郎蔡邕深敬之(邊讓),以為讓宜處高任,乃薦於何進。

邊讓是在中平年間(184189年)被大將軍何進征入大將軍府的,這則史料似乎可以證明蔡邕在中平年間(184189年)有入朝擔任議郎。——此事先存疑。

其次,從《蔡中郎文集》、《全後漢文》(6980卷)中輯錄的蔡邕所作的文章、碑文來看,我們可以看到中平年間(184189年)病故的朝廷高官、親屬、名士的碑文,竟然多為蔡邕所做。

如中平元年(184年)逝世的橋玄、袁隗夫人馬氏;中平二年(185年)逝世的劉寬、楊賜、範冉;中平三年(186年)逝世的陳寔。

範書《橋玄傳》載橋玄於光和六年(183年)去世,而碑文兩篇並載為中平元年(184年)去世。

袁隗在初平元年(190年)三月被董卓殺害,蔡邕為袁氏親屬做碑文必然不會晚於此時;再有橋玄和陳寔都是豫州人,豫州有參與反董(豫州刺史孔伷屯兵潁川郡),所以說,蔡邕也不可能是在初平元年(190年)到豫州為橋玄、陳寔作碑文。

以此推測這些碑文雖然有可能是在中平六年(189年)九月至初平元年(190年)二月之間(加上一個閏十二月,共七個月時間)所做,但更多可能是在中平年間(184189年)所做。

那麼以《邊讓傳》的“議郎”和這些碑文證據,能否證明蔡邕在中平年間已入朝為官呢?

其實不然,我覺得蔡邕本文的文字才是最重要的證據。譬如蔡邕在其奏章《表太尉董公可相國》中寫道流離藏竄,十有二年。

見《全後漢文·卷71》及《蔡中郎文集·卷8》,後簡稱“表相國章”。

雖然這段文字之前有脫文,但仍然可以判斷出是蔡邕說自己流亡在外有十二年之久。以蔡邕獲罪於光和元年(178年)推算,到中平六年(189年)確實有十二年(虛歲)。足以證明蔡邕在184189年間並未入朝。

所以,綜合判斷,最合理的情形應該是蔡邕在中平年間(184189年)就已經重返雒陽及中原地區政治圈(寫碑文之類),但沒有入朝為官。

範書《邊讓傳》中的議郎身份,可能是脫“故”字,因為蔡邕獲罪流放之前的官職就是“議郎”,而到了中平年間,蔡邕應該是以平民的身份向何進推薦邊讓的。


最新小说: 長生鼎 問道仙台 問劍江湖 係統遲到百年,剛來就讓我開枝散葉? 退婚流?不,我靠綁定道侶小姨成大帝 太陽神體:從為仙女解毒開始無敵! 全球貶值!我靠百億資產盤活全家 穿越成係統,我靠輔助宿主變強 詭異人間,隻有死人會修仙! 斷情絕愛後,師姐師妹跪求原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