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災考_三國將軍本紀_线上阅读小说网 

天災考(1 / 1)

三國將軍本紀!

我們再來看看範書《靈帝紀》中建寧元年(168年)至光和六年(183年)間的災荒記載(同時參考續漢誌)。隻摘錄旱災、饑荒、水災、瘟疫等大範圍影響百姓生活的天災;而日食、大雨、地震、宮殿火災等忽略。明細如下

1建寧四年(171年)三月,大疫,使中謁者巡行致醫藥。

2熹平二年(173年)正月,大疫,使使者巡行致醫藥。

3熹平三年(174年)秋,洛水溢。

4熹平四年(175年)四月,郡國七大水。

5熹平四年(175年)六月,弘農、三輔螟。

6熹平五年(176年),旱災。(見《五行誌一》)

7熹平六年(177年)四月,大旱。

8熹平六年(177年)四月,七州蝗。

9光和二年(179年)春,大疫,使常侍、中謁者巡行致醫藥。

10光和五年(182年)二月,大疫。

11光和五年(182年)四月,旱。

12光和六年(183年)二月,夏,大旱。

13光和六年(183年)秋,金城河水溢。

綜合分析

建寧元年至光和六年(168183年)間,東漢帝國發生大規模的天災合計13條。

水災共3條,一次是河南的洛水,一次是涼州的金城河,一次是熹平四年(175年)四月的七個郡國水災。據《五行誌》劉昭注引袁山鬆《後漢書》載,受災地區為山陽、梁、沛、彭城、下邳、東海、琅邪。分彆屬於兗州、豫州、徐州等地。

蟲災共2條。其中熹平四年(175年)六月關中三輔地區的螟災,政府出台了減租政策。

範書《靈帝紀》六月,弘農、三輔螟。遣守宮令之鹽監,穿渠為民興利。令郡國遇災者,減田租之半;其傷害十四以上,勿收責。

瘟疫共4條,其中有3次朝廷送藥安撫百姓的記載。唯一是光和五年(182年)二月的那次瘟疫,此次沒有政府參與賑災。於是,我們很容易聯想到太平道教主張角從中出力,從而獲得信徒擁戴。

因為按範書《皇甫嵩傳》的記載,張角就是以“符水咒說”的方式使得太平道發展壯大的。所以“瘟疫說”是有合理性的,在醫療條件落後的漢代,醫生的能力無法達到的地方,就是巫師發揮的舞台。

範書《皇甫嵩傳》初,巨鹿張角自稱“大賢良師”,奉事黃老道,畜養弟子,跪拜首過,符水咒說以療病,病者頗愈,百姓信向之。

旱災共4條。政府均無賑災舉動。其中熹平五年(176年)的那次,朝廷有安排官員前往首陽山祈雨,後來竟然真的下雨了。

《五行誌一》劉昭注蔡邕作伯夷叔齊碑曰“熹平五年,天下大旱,禱請名山,求獲荅應。時處士平陽蘇騰,字玄成,夢陟首陽,有神馬之使在道。明覺而思之,以其夢陟狀上聞。天子開三府請雨使者,與郡縣戶曹掾吏登山升祠。手書要曰‘君況我聖主以洪澤之福。’天尋興雲,即降甘雨”也。

光和五年(182年)及次年連續兩年的旱災,從原文看,政府也沒采取任何行動;旱災的範圍有多大,受災百姓有多少,都沒有記載。

我們都知道旱災之後常有饑荒。前有桓帝(劉誌),後有獻帝(劉協),兩帝紀均有饑荒的記載,而在這個時間段(168183年)內,竟然沒有一條饑荒的史料!

範曄不可能單單為靈帝劉宏避諱,於是我們有理由相信要麼是旱災的影響範圍小,要麼是政府賑災有力。

“饑荒說”是絕對不成立的。我再放一條很少有人注意過的史料,範書《靈帝紀》記載光和六年(183年)事最後一條便是“大有年”,意思就是“豐收之年”。——原來“黃巾起義”的前一年是豐年,百姓都不缺糧的!

後世史家為了給“黃巾起義”找出一個合理的起事緣由,刻意去塑造出“百姓民不聊生,而政府不管百姓的死活”的假象。可是史料中記載的政府送藥、減免租稅、求雨、修運河卻是抹殺不了的!

s前輩所作。前傳刪除史料。


最新小说: 魔法! 香掩雲屏 穿書腰軟小丫鬟,男主們失控沉淪 單騎往天下 一人:龍虎山翻書成仙,擇日飛升 奮鬥者楊東 重生:開局告白同桌小憨憨 我竟然創造了修行體係 在星星點點中擁向你 凡人仙途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