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將軍本紀!
“國家欲耀兵,然望氣之事,應由太史令告之,大將軍意欲何為?”
上軍校尉蹇碩說諸常侍,“我曹欲分大將軍之兵,非私願也,外戚權重,非國家之福,吾等赤子之心,願國家勿疑。”
諸常侍“然也。”
張讓開口說道“今西園八校,兵卒甚少,北軍五校,不可輕動,唯征兵於外,然外兵進京,調令自大將軍府出,進京者受其任命。於我等何益?”
蹇碩“非也,西園兵事,決於國家,進京者當由吾調配。”
諸常侍“善。”
分割線
並州。
刺史府。
並州刺史丁原及其幕僚在府內議事。
“君上欲耀兵,今並州已平(南匈奴驅逐於夫羅後回歸了駐地),四下無戰事,諸君誰願將兵往之?”丁原問群下。
幕僚們相互看了看,其實大部分都在看主薄呂布。畢竟呂奉先武藝過人,長得又高大威猛,出去閱兵,也能讓人感受到並州男兒的氣概。
這時,武猛從事張楊開口道“楊願往。”
這下眾人犯了難,偷偷的打量呂布,看他的意見。
張楊和呂布關係還是不錯的,呂布並沒有覺得非自己不可,“稚叔可矣。”
見呂布沒意見,大家就更沒意見了,丁原當即拍板“可,誰人輔之?”
見大家都沒意見,張楊開口道“張遼,張文遠。”
《三國誌張楊傳》並州刺史丁原遣楊將兵詣碩,為假司馬。
分割線
豫州。
沛國。
新軍營地。
“大哥,吾等隨典軍(典軍校尉曹操)至此募兵,已有十餘日,何時方能回京都?”關羽問劉備。
劉備“某亦不知矣,須問曹將軍。”
突然,帳外喧嘩聲大起,劉備等趕忙出帳,之間四周士卒散亂,濃煙四起,到處都是喊殺聲。
劉備三人對視一眼,這是?士卒嘩變了?
《英雄記》雲靈帝末年,備嘗在京師,複與曹公俱還沛國,複,宋本作“後”。此為中平六年事,曹操變易姓名,間行東歸,見《魏誌·武紀》卷首。是時曹操年三十五歲,先主年二十九歲。募召合眾。
《操彆傳》雲拜操典軍都尉,還譙。沛士卒共叛,襲擊之。操得脫身亡走,竄平河亭長舍,稱曹濟南處士,臥養足創八九日。謂亭長曰“曹濟南雖敗,存亡未可知,公幸能以車牛相送,往還四五日,吾厚報公。”亭長乃以車牛送操,未至譙數十裡,騎求操者多。操開帳叱之。皆大喜,始悟是操。
分割線
兗州。
東郡。
東阿縣。
學生收拾好行李問程立“夫子,我等欲往何處去?”
程立回答“洛陽也,聖上欲耀兵於京都,吾等可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