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是本流水賬!
之前寫了很多小學時發生在校園裡的故事,但是對那個年紀的我來說校園之外的時間更多。於是,接下來就回憶一下學校之外的那個我。
記得小學時,父母都在工廠上班,晝夜交替的那種。所以,我有時有人接,有時就是和同路的朋友一起走。記憶裡很清晰的一個場景是,中午我回到家。晚上要去上夜班的媽媽躺在沙發上,睡得熟熟的,我叫了好幾聲都沒醒。
那個時候,還沒人告訴我生活的不易,工作的辛苦。所以,我還在心裡埋怨她在家不去接我也就算了,竟然睡得連中午飯都沒給我做。後來,我看書,看電視,逐漸了解了大人的世界,這才知道我的無憂無慮背後是父母的負重前行。我竟然會有那麼不懂事的想法。
還有一段時間,我去爺爺奶奶家裡住。爺爺曾經是風光一時的小城人物,見過祖國無數的大好河山,連現在的我都比不過。然而,那個時候他們隻是落魄的園區工人。房子,唯一的房間讓給了新婚的小叔叔。他們就一邊在園區乾活,一邊在那住。
但我在那裡的記憶是美好的,大人們每天拉大棚上的席子讓我感到驚喜,沙土中的漂亮小石頭會被我珍藏,還有我夜裡大聲吵鬨,讓公雞誤認早晨到了,陪著我一起打鳴
有的時候是奶奶送我上學,騎著自行車,記得有一次我們還摔了;有的時候是爺爺送我上學,騎摩托,同學說他長得年輕,像是我爸爸一樣,我回去跟他說,兩個人都開心得不行
不知道為什麼寫到這裡的時候眼淚就自己掉了下來,大概是我生命裡其他人還都在,而爺爺卻隻是記憶中的人了吧!
其實,我小時候更喜歡奶奶。我在爺爺聽天氣預報的時候誇誇其談,他就對我大小聲,發脾氣。我一生氣,每晚睡覺都離他遠遠的。
但是,初中的時候,有一年爸媽出去打工,我和爺爺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那個時候我喜歡喝酸奶,家裡沒錢,每次爺爺都要騎車帶我去批發市場買,因為那裡便宜兩塊錢;我每晚學習爺爺都陪著我,還把為我補腦的核桃都砸碎了挖出來再給我吃;有一個月學校上晚自習,爺爺就每晚去給我送飯,然後覺得被彆人知道了是我的家長無比光榮
後來爸媽回來了,我上學忙了,卻忽略了爺爺。直到上高中的時候,爺爺生了治不好的病。我們都瞞著他,但其實他自己最清楚。我開始每天都去他屋裡坐一會,有的時候陪他看電視,有的時候就隨便說點什麼,那個時候的他還是我小時候的樣子。
記得有一次,我和爺爺奶奶躺在炕上聊天。我們說到去哪裡念大學好,那個時候我的成績還不錯,尚是親人們以為可以由我對學校挑挑揀揀的時候。我小時候一直喜歡故宮,想去北京讀大學。但那時候大家都說北京空氣質量不好,又堵車,我就不想去了。
奶奶說還是北京好,首都肯定是最好的。但是爺爺不那麼想,他見多識廣,跟我細說什麼地方到底是什麼樣子的,然後我們就商量著到底什麼地方最好。那個時候我是他最驕傲的孫女,但是最終他也沒來及看到我上大學的樣子。
或許這樣也好,他不知道高三下學期我的成績突然下滑,不知道我高考依舊發揮得很失敗。考完試的那天,我有種解脫了的快感,單調的學習生涯終於結束了。對於發揮得如何,我也做好了承受驚喜和意外的準備。
但那個無眠的夜裡,和媽媽談到爺爺我卻哭了。我考得好與不好,不辜負任何人,也不辜負我自己的努力。隻是當初我和爺爺那麼美好的憧憬我知道實現不了,我終究還是愧對了在醫院病床上還在跟我說“我很好,你們回去安心學習”的爺爺。
爺爺那個時候被病痛折磨得骨瘦如柴,總是和奶奶他們發脾氣。但是,對我和弟弟,他從來都是微笑著說他很好。他過世的那一天我都沒有哭,但那一天我卻控製不住地哽咽。原來一個死去,最痛苦的不是你知道他離開的一瞬間。而是很久之後你再想起他,恍然發覺他已經不在了的時候。
大學我有一門《英語寫作》課,當時的期末考試是寫一篇關於人生第一次的作文。彆的人都早早寫完了,隻有我寫了很久。我寫的是人生的第一場離彆,和爺爺。我曾經一度親密,卻也一度忽略過的親人。
我終於來到了大學,不是我們憧憬過的那些美好的地方。我甚至都不知道,我要待至少四年的這座城,爺爺曾經是否踏足?我邊哭邊寫完了那篇作文,像是我們之間真正的道彆。可是我知道,即使是這個差強人意的句點能看到的也隻有我
不知道為什麼,從高考結束之後每次想到爺爺都會哭,還是說回之前吧!小學和初中的最後一年之前,我一直是“彆人家的孩子”。大家都覺得我乖巧,懂事,學習好。但其實,我覺得我從來不是那樣的人。
我喜歡看電視,後來在無意間看了一本《傾世皇妃》後又迷上了小說。從一開始偷看電視忘記換台被發現,到後來一邊寫作業一邊看電子書,我從來都不是什麼乖小孩。
我確實挑燈夜戰學習過,上課認真聽,抓緊時間寫作業。但那不過是為了騰出更多的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甚至上高中後第一學期作業少,我每天回家就一邊搖呼啦圈一邊看電子書。白天在爸爸眼皮底下,我看的是麥家;晚上在被窩裡我偷偷看《三生三世十裡桃花》。
我不覺得乖小孩和調皮的小孩有什麼好壞之分,但我一度覺得像自己這樣明明不乖卻總是被誇的小孩有點壞。我現在還記得高中第一次月考的那天上午,我看著我當時的同桌推薦給我的《禍國》,臨走才翻書看了兩眼數學公式。
很奇怪,那時我一下子就從中考時文科的七十多名考到了第十一名。那次是我爸開的家長會,老師特彆表揚了我,他回家開心極了。之後的第二次考試我就進了前十名,一直到高三下學期之前,奇妙地再也沒掉出去過。
從小學,到初中,再到高中,我一直是這樣邊學邊玩走過的。和大多數的孩子沒什麼不一樣,不過是我的愛好比較低調。我沒有想跟任何人隱瞞,但是我的誠實在親戚朋友老師的眼裡卻成了謙虛的虛偽,越描越黑。
我一度在中考,高考的關鍵時刻掉鏈子。大家都覺得意外,覺得我運氣不好。但我不覺得,甚至沒有大家想象得那麼在意。我一直都輕而易舉的享受著學霸的光環,擔著努力刻苦的名聲,大概是老天對我的一種恩賜。
但老天也不能無時無刻地寵著我,我自己當初欠下的那些功夫,遲早會在最終定輸贏的時候扯一下我的後腿。沒有考上重點高中的分數線,我一樣沒花錢進了重點高中;沒像彆人那麼拚命地學,我依舊進了隻有百分之一的考生才進得了的“211”大學。
如果說,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我從來都不是吃虧的人啊!我完成了我作為學生的本分,聽課,寫作業,預習,複習。但是,我也有其他時間做彆的事的權利吧!一切不過是我作為一個完整的人的選擇罷了。
兩年半的快樂,加半年忍受的非議和同情,如果重新選擇我大概依舊會這樣做。但當初,這不是我選的,是命運讓我每一次都帶著光環出場,最後又像流星般滑落。我沒想演這種角色,隻是從來沒有人相信我口中真正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