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現在政策放鬆了不少,也允許運輸隊去探究新市場,就不存在之前那麼嚴格了。
也就是說,帶貨回來,可能比他想象的還要容易。
顧寧嗯了一聲,“是,爸,你需要的是組建一隻隻聽命於你自己的運輸隊,不過前期若是沒人的話,光你一個人跑,也是夠的。”
等後期發展起來了,倒是可以做大。
一直沉默的安老,突然開口打斷,“這不就是個體戶?”
他皺眉,語氣倒是沒有不悅,隻是有些說不上來的感覺。
他清貴了一輩子的人,就連安家那些小輩兒,也都是在各個好單位裡麵,端著鐵飯碗。
當初,得知顧建設隻是公社運輸隊臨時工的時候,他就想辦法,把他調到了安州市運輸隊來,成了正式職工。
現在,聽著兩人的意思,這是正式職工不打算要了?
要去做個體戶?
顧寧能明白安老爺子的顧慮,安老和他們不一樣,他是真正含著金湯匙出生,自己這一輩子事業也算是成功。
畢竟,清大教授可不是誰都能當的。
讀書人嘛,清貴也能理解。
顧寧想了想,從她書架上,找到了一份報紙,遞給安老爺子,“爺爺,您看日報上都寫了,改革開放,對經濟活動實行特殊政策,靈活措施,這意味著什麼,您應該比我更明白。”
安老爺子也算是在一線待了一輩子的人,他對這些政策哪裡能不明白呢!
隻是,以前家裡都是端鐵飯碗的,他關注這些事情,但是卻不會去往這方麵想。
倒是顧寧給他提了個醒,他帶著老花鏡,看起來了報紙上的內容,“你是說?國家開始鼓勵自由經濟?”
不得不說,有文化的人就是不一樣,簡直是總結到精辟。
一針見血。
顧寧點頭,“我敢肯定,絕對是。”
之所以會這麼斬釘截鐵,是因為她經曆過,後世經濟的繁華。
個體戶不再是被人鄙夷,那些個體戶發展起來,成為各行各業的翹楚,在後世時代來說,那是一個金錢至上的時代。
誰有錢,誰就是老大!
這話,讓安老爺忍不住深思起來,他突然道,“那既然這樣,建設要做運輸隊,完全沒有必要隻做安州市這一個城市。”
他從顧建設手裡拿過筆,直接畫出整個國家,“這所有的地方,都可以是建設未來的版圖。”
運輸,絕對不是一個點的事情,而是由點到麵。
安老這話一說,顧寧覺得有些恐怖,這些能夠成為大佬級彆的人物,果然沒有一個簡單的。
她隻是提示了一點,安老便能由點到麵,直接看到了未來的場景。
這實在是太恐怖了。
顧寧覺得,若是給安老他們這種人三十年時間,或許就沒後世那些什麼首富了。
因為目光不一樣。
從一開始,大佬們的布局都不一樣。
顧建設則是呼吸加重了幾分,“未來,真的有這個可能嗎?實現全國的運輸串起來?”
顧寧點頭,語氣多了幾分確定,“我覺得可以,爺爺說的很對。”
安老爺子也道,“就看怎麼發展了,現在說還為之過早,隻能說,建設你以後可以往這方麵發展。”
他現在已經沒有之前那麼抗拒個體戶了。
他以前雖然有想過讓顧建設做生意,但是他口中的生意,絕對不是現在說的這種個體戶。
隻是,安老這才發現,他給顧建設規劃的方向,未來是一眼能看到頭的。
而顧寧提的這一種,卻是完全相反,這是一個一眼看不到頭的未來。
一眼看不到頭,等於擁有無限希望,像是初升的太陽。
隻要顧建設不行錯差錯,基本上都沒有什麼大問題。
顧建設呼吸越來越重,“讓我想想,讓我想想。”
他之前的眼界,也不過是把安州市和羊城以及鵬城連起來,而顧寧和安老爺子則是給他一個藍圖,一個清晰的未來方向。
這會,顧建設腦子裡麵有些亂,但是更多的卻是野心。
顧寧也沒打擾顧建設,“爸,您先自己想想,我去給媽幫忙了”
下午朗景山他們要過來,她多包一些餃子,晚上吃飯也方便。
都說半大小子吃窮老子,朗景山那個胃就跟無底洞一樣。
顧寧一走,安老爺跟著溜達到隔壁,找廖老爺子下象棋去了,讓顧建設自己去想了。
他們已經給他規劃清楚路了,剩下的就看顧建設有沒有靈性,能吸收多少了。
他們兩個一走。
整個臥室內都安靜了下來,顧建設一個人坐在椅子上發呆,腦袋裡麵各種情緒紛雜,最後定格在地圖上麵。
隨即,燃起來了野心。
外麵。
顧寧到廚房,剛洗完手,就聽見劉淑珍問,“你喊你爸爸做什麼?”
顧寧擦乾了手,順手拿起餃子皮,包了起來,“爺爺指點了下爸工作上的事情。”
這話,讓劉淑珍心情頓時很好,“你爺爺是個很厲害的人,有他來指點你爸,你爸將來肯定不差。”
顧寧忍不住笑了,“我爸一直都不差!”
這話,引得劉淑珍一陣笑,“這話,可不能讓你爸聽見了,不然他尾巴能翹在天上去。”
顧寧想著她爸這個性子,還真有可能。
“那咱們就告訴他要多努力。”
母女兩人相視一笑。
顧寧貼著劉淑珍而低聲了一句。
劉淑珍驚呼一聲,“真給他這麼多?”那可是十條小黃魚呢!
顧寧嗯了一聲,“是呀,想讓爸發展下他運輸隊!”語氣頓了頓,“到時候,我讓吳秀靈到南方去,好歹也算是自己人,起碼也方便一些。”
劉淑珍覺得好,“這樣也成,既能幫了你爸,還能讓那個可憐的吳秀靈有個歸處。”說到這裡,“晚上你要喊你同學吳秀靈和鄒大夫嗎?”
她記得之前閨女說過,她們兩個都在醫院住著。
這大過年的,也怪可憐的。
顧寧搖頭,“吳秀靈那邊出不了院,我晚點給她送一份!”頓了頓,她數了數簸箕裡麵的餃子,“媽,我瞧著這餃子咱們還要多包一些,晚點小景和瑩瑩要過來!”頓了頓,補充了一句,“可能孫哥也要過來。”
顧寧這些朋友,劉淑珍也認識。
她不是小氣的人,更彆說家裡條件現在好上了不少,她直接道,“隻管過來,我一會在包一簸箕!”頓了頓,想了想,“你來包,我去在用富強粉和麵,在擀三張餃子皮出來。”
顧寧自然沒有不答應的,她動作極為熟練,隻見到她輕輕的那麼一捏,餃子就包好了,放在簸箕裡麵,排成隊。
正包著,外麵傳來一陣敲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