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著自己不用也不能給袁紹曹操用的原則,以將軍後人需要他安排打點的理由,早早讓他們搬到北海郡。
董卓亂京,陳琳先從袁紹,後降曹操,都發揮其建安七子的能力。
這等人物,怎可隨便放出去呢!
張抗倒沒想、蔡邕與荀攸到北海後,三人居然混到一塊去了。
這其實很正常。
荀攸在將軍府與陳琳素有交往,而蔡邕就不用解釋了,這等經學大家,去到那都自帶光環,吸引一大堆自命不凡的家夥。
“張中郎啊!孔太守仍國土名士,請勿為難”
三人一進入,蔡邕一瞧孔融臉色不對,頓時急急喊起。
“蔡大家,荀侍郎、陳主薄”
孔融一見三人,趕緊長身行禮。
“太守不必慌,有我們在。”荀攸大拍胸膛,氣勢洶洶直奔張抗。
“抄張中郎,孔太守國之棟梁。請張中郎放人罷!如有條件,某一力承擔便是。”
荀攸難得改口不喊張抗外號,沒辦法,有求於人了。
倒是那陳琳,猶豫一下對孔融說道“張中郎沒惡意的,太守無須上心。”
誰都能看出來,孔融那神情悲慘至此,肯定是受委屈了。
要說三人能稍微正確理解張抗、非陳琳莫屬。
張抗所舉種種將軍後人不適宜留京的例子——
陳琳又不傻,想想就明白、當時的情況,將軍後人呆在京城絕對危險萬分。
而張抗不旦暗中護送他們出京,更安排可容身之地讓他們落腳。就憑張中郎如此有情有義、善待將軍後人、又怎會是狼心狗肺之徒
“非也!張中郎沒有欺負某,是某錯了。”
十六路諸侯結盟,此事天下儘知。是非功過,自有後人評論。
孔融情知過不了這一關,乾脆朝一眾人作叩,直接承認。
蔡邕等又是一愣!
你又怎麼錯了?是張中郎來搶你的地盤
荀攸出聲問道“孔太守何錯之有?”
“某有負帝恩,不該出兵犯京,害人害己啊!”
孔融痛心疾首,歎息連連。
浪費自己苦心經營的北海郡無數錢糧、再折幾千忠心耿耿的北海子弟,換來的、卻是百口莫辯罵名。
孔融這一說,蔡邕等三人一時間亦沉默不語。
都是聰明伶俐之輩,此事他們一早有所深思,心裡都揣著明白,隻是不想拿出來說而已!
總不能因為可能有損失就不討賊吧?
孔融一見三人的模樣,情知他們也是這樣子想的。一時間頓時覺得了無生趣,乾脆朝張抗拜道
“某知罪孽深重。德不配位,必有災殃,北海太守,且望張中郎代為掌管,或另尋賢才。”
“啊呀?孔太守不可”荀攸大吃一驚。
太守之權怎可交待到張中郎手裡?
他還想著、等孔融回來,如果張中郎一意孤行,他們武的不行就來文的,起碼不能讓張中郎一手遮天。
萬萬沒有想到、孔融一回,就給張中郎迷惑,竟然還想把太守權力交出去
“想撂擔子?哈哈!某不準。汝欠下的帝恩,要還的。”
張抗笑嘻嘻地,從身上掏出一副藏在衣帶間的秘密詔書,遞給孔融。
“汝等且瞧瞧。”
此秘密詔書,乃獻帝以血書成詔,史稱衣帶詔
“這是?”孔融疑惑接過,攤開細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