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本來想下令王府衛隊的神射手救自己的這個同父異母的弟弟一命,不過王府衛隊的指揮使反對這樣做,因為距離太遠,而且幾個神射手要召集過來,反倒是會影響其他區域的防禦。
最終,長歎一聲的朱景鏗,最終因為這樣的事實,反倒是給自己帶來了意外之喜。
不過他並不知道的是,他的這一個模樣,被隻有五歲的女兒看在眼裡……
……
燕山衛以及廊坊衛兩支明軍加入到平叛之後,猶如一盤散沙的豐台叛軍迅速被分割在北城區西部幾個區域,然後個個擊破。
而在肅清最後一支成建製的豐台叛軍,已經是第二天的黃昏。
根據並沒有對外透露,隻留存在皇宮機密室的統計,為時兩天左右的京師混戰,最終讓北城區西部大部分區域化為廢墟焦土,城區的人死傷超過四萬人,而一些損失則是無法用金錢計算。
豐台大營叛軍幾乎全軍覆沒,隻有不到一百人無法尋覓痕跡。
而部分見狀不妙潛逃回家的叛軍官兵,則是被直接抓捕,然後處以“斬立決”,其家眷也被株連。
更多的豐台叛軍的家眷,按照叛軍軍銜的高低,則是處以相應的懲罰。
徐康信等叛軍頭目家眷,則是被直接革職然後流放。
傳承數百年之久的魏國公府,則是交由定國公府過繼庶子徐康佑繼承。
至於在知道了自己的兒子僅剩下被叛軍擁立謀反的朱景錠以及僥幸活下來的朱景鏗之後,憤怒不已的朱宣堵直接下令鳩殺朱景錠,然後將自己一人鎖在太和殿兩天兩夜。
在朱宣堵再次出來的時候,跪拜在宮殿外的群臣以及朱景鏗等人,看到的是一個須發皆白,蒼老了數十年的老人。
這一次朱景錠以及豐台大營的叛亂,毫無疑問是給朱宣堵相當大的打擊。
而朱宣堵仿佛也不在意自己的變化,而是直接將拿在手中的一卷黃絹,交給作為司禮秉筆太監的樂興:“宣讀吧。”
伴隨著樂興接過這一卷黃絹,並且宣讀之後,朱景鏗成為了太子。
而這一次叛亂的相應善後事宜,則是交托給朱景鏗以及群臣處理。
對於朱宣堵這麼“不負責任”的做法,一些文武大臣其實很想勸諫。
不過在想到了這一個事情確實是過於打擊朱宣堵之後,他們也閉口不言。
朱景鏗內心之中其實也是相當驚喜——驚的是他並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夠完成這一個安排,喜的是這一個事情要是做好了,那麼接下來,這一個帝位繼承者的身份,也可以說是舍他其誰?
所以,朱景鏗很快就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對於這一個機會,他既然是不想放過,也不可能會去錯失。
畢竟,作為皇子的人,誰對那個至高無上的位置沒有想法,大抵上就是自欺欺人。
……
三年之後,幾乎不再上朝理政的朱宣堵病死。
朱景鏗從“立皇帝”的身份再一次進行蛻變,成為了這一個已經頹頹老矣的帝國的君主。
雖然他並非是最好的儲君人選,但是在沒有彆的選擇的情況下,他已經成為了唯一的人選。
十多年時間過去了,當年的叛亂也逐漸被人所“遺忘”。
正在對著錦衣衛以及東、西廠提督等人咆哮著的朱景鏗,並不知道的是,一個將會走上葬送大明帝國之路的人,帶著他的寶貝女兒踏上天津港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