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就放心吧,我鮑二是那種仗勢欺人的人麼?”
林愁眨巴眨巴眼睛,對鮑二說道,
“這東西越貴,賣給我的價格越高,才能顯得出我要養的魚的金貴,對我越有利,明白嗎?”
鮑二一愣,忽然懂了,
“您是說打土豪?”
鮑二卸貨走後,林愁站在岸邊看了看,係統果然沒有騙他,那溪流水雖然稍淺,但其中大大小小的魚卻密集的很,摩肩接踵,一見岸邊有人來看也不害怕,反而有幾條結實的大草魚躍出水麵,似在示威。
“哈,還真聰明,知道本帥要投食給你們了麼?”
將數百公斤蠶豆從大堆中鏟進一個岸邊小水塘中攪拌浸泡,倒入一壇十斤裝清泉山,用塑料薄膜將水塘封蓋,防止酒氣被蒸發掉。
一日夜的浸泡後再次打開,這些蠶豆被水完全泡發,變得又圓又胖飽滿鼓脹,透著一絲淡淡的酒香。
這些蠶豆就是林愁要用來喂魚的“飼料”,準確的說,是用來喂那些草魚的專屬飼料。
草魚又稱鯇魚,生性活潑遊動迅速,因其成長迅速易於飼養且食譜範圍廣葷素不忌,是為淡水養殖的四大家魚之一。
林愁溪流中這些草魚個頭大顏色重,明光人喜歡將之稱之為油鯇。
其肉質細嫩肌間少刺且脂肪相對於其他種類的草魚更加豐富,味道相當鮮美,隨便拎上來一條扔到鍋裡一煮,就能成就一鍋奶白的濃湯。
說起來草魚這種魚是非常令人嫉妒的生物,一生不是在進食就是在準備去進食的路上,但無論怎麼吃,它的體型都是標準的紡錘形,非常的苗條。
並且,最受任何廚師期待的一點就是,在養殖過程中通過改變草魚的食譜範圍,可以明顯的改變其肉質以及香氣,可塑性非常強。
在大災變前,就常常用彆的省份煲湯的那個省,就將之付諸實現做到了極致。
通過簡單的食譜控製,他們用草魚培育出了一種肉質極其特彆的魚類,當地人將之稱之為“脆肉鯇”。
脆肉鯇因肉質結實、清爽、鮮甜、脆口而得名,與一般意義上的肉質細嫩的淡水魚完全不同,如果用常規做法來料理脆肉鯇,則煮不爛、嚼不動、筷子戳不進。
而這種追求極致的食材飼養卻異常簡單,其主要飼料就是經過浸泡的蠶豆。
蠶豆營養豐富蛋白質含量極高,又因其味道中透著一股濃重的油香,格外受到草魚的喜歡。
長期以蠶豆作為主食的成年草魚,其肉質在三個月內就會發生明顯改變,其肉質中的基質蛋白、肌原纖維蛋白和膠原蛋白含量會越來越高,這也是其肉“脆”的最根本原因。
而脆肉鯇肉味鮮香也同樣能夠經得起推敲,魚肉的“鮮”來源於其肉質中的鮮味氨基酸,合格的脆肉鯇肉質中的鮮味氨基酸能達到氨基酸總含量的百分之四十,這是一個相當驚人的數字。
經過浸泡的蠶豆恰好能夠被成年草魚吞下,更便於消化。
林愁在其中加入高度白酒的原因則是希望其肉質中能夠帶上一絲酒香,這就像某道廚神名菜一般,需要提前半月采購一批合適的魚,每日裡並不喂食,隻向其腹中灌入高度白酒,半月之後活下來的魚方能作為食材。
而林愁則希望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來實現這一目的,使其肉質中的酒香更加深沉綿長,至於能不能實現,那還需要時間來作為考驗。
幾百公斤蠶豆經過浸泡重量差不多要翻個倍,隻加了一壇清泉山顯得微不足道,幾乎就聞不出什麼味道。
其原因是林愁也不清楚這些家夥是不是天生的酒囊飯袋,如果它們能夠接受酒味,那再漸漸加重白酒的分量也不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