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世小館!
這種螺外形尖長圓錐形,有尾指大小,青黑色,非常精致。
也因為它精致的外形,林愁立刻就認出這是“山坑螺”,山坑螺螺如其名,非水質清澈的深山山澗流動溪水而不生。
且其主食並非泥沙抑或水中的苔蘚藻類,而是生長在山間的鴨腳木樹葉。
鴨腳木的葉片有一種非常清香的氣味,這種獨特的食譜賦予了山坑螺螺肉嫩滑鮮美的特點,也造成了山坑螺的稀有。
想要山坑螺生長,山澗與鴨腳木缺一不可。
曾幾何時,大災變前還有專門以山坑螺為生的采螺人,據說收入不菲。
山坑螺不多,吸附在溪底的石塊上,忙了半天,林愁不過采了幾百顆。
山爺捏著一把蘇子和野蔥扔在挖好的石鍋旁,
“謔,田螺?瘦了點,不過確實是好東西。”
有人詆毀自己選中的食材,林愁立刻反駁道,
“福壽螺肥,要不要?”
山爺嘿嘿一樂,
“那玩意喂豬都嫌有寄生蟲,彆欺負老子不知道。”
山爺又從口袋裡摸出一把色彩繽紛的小東西,
“還有點彩椒,用得上麼?”
這些五顏六色的小辣椒不過米粒大小,顏色個個不同什麼樣的都有,如果不是吃貨,還真不一定能認出來它們就是辣椒。
“哦?野椒?”
林愁所謂的野椒其實廣泛生長於熱帶亞熱帶山區,由於產量偏低,並不受待見,但是它們的味道,卻當得起一句“豐滿”,不光是辣味強烈,還有種獨特的野性氣息。
“成,放那吧。”
一粒粒的將螺殼捏破尖角放入清水中洗去尖端汙物,反複衝洗直到水質不再渾濁即可。
山坑螺並不像它的同類一般會滋生血吸蟲和圓線蟲等等,完全可以支持普通人少量刺身生食。
當然,想多吃也是完全可以的,前提是那個人的腸胃足夠強大,否則吃多了螺肉鬨起肚子來足以讓人終生難忘。
兩隻野雞林愁采用了老辦法,用一隻野雞燉出一鍋湯,再用這鍋湯去燉另一隻野雞,鮮美不止增加一倍。
盛出一碗雞湯放涼後將山坑螺浸入其中,這時的山坑螺雖殼已破,但卻還是活生生的,以雞湯喂食,可以增加螺肉的鮮甜。
螺肉要趁鮮,趁熱。
處理好這些,等到所有菜都做完之後再烹飪山坑螺不遲。
接下來要處理的就是那些岩耳,岩耳並不脆弱,但其清洗卻不能馬虎。
新鮮的細竹枝編成簡單的小簍,將岩耳放入其中封口,掛在小溪中水流湍急的地方自然滌淨為妙。
野生岩耳之珍貴,在大災變前即使雨後潮濕質量差些,也能賣到一斤三千元左右。
但這樣高昂的價格卻不是因為岩耳滋補明目童顏生肌利胃經等種種良好的藥效。
相反,絕大多數人購買岩耳隻是單純的為了享受它鮮美的滋味,可見一斑。
然後燃起火堆,撿出一些炭火聚攏成小隊,將山胡椒枝葉蓋在上方,青白的煙氣立刻滾滾而起,再把李黑狗包裡的那條臘肉放在上麵,最後將一口石鍋倒扣其上,隻留一點點進氣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