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樣雖然很是喜慶,但這條巨鰻顯然不像看上去那樣憨厚。
在它整齊的尖牙縫隙中,幾片血淋淋的草魚魚鱗就已經說明了一切。
林愁也沒客氣,一巴掌下去拍死了它。
這巴掌的力度控製的相當完美,至少鰻魚依舊保持著在世時的完整。
嚴格意義上來講,這貨還算是個“偷渡客”,肯定是順著山澗入海口遊進來的。
並且華夏沿海是沒有這種體型如此巨大並且渾身圓滾滾一點都不扁的鰻魚的。
據林愁分析,這應該是大災變前所謂的“所羅門巨鰻”。
所羅門巨鰻生活在所羅門群島的鹹淡水交彙處,由於體型巨大且能夠淨化飲用水的水質,被當地人奉為圖騰。
所羅門巨鰻樣貌憨厚,尤其是張嘴的時候就像是一張小醜臉。
與海中其他掠食性生物不同,所羅門巨鰻脾氣也很溫和,壽命可長達上百年,記憶力和適應性都非常的好。
據說所羅門群島某地淡水資源十分匱乏並且水質極差,於是當地人從數百年前開始就用魚和肉將一批所羅門巨鰻成功吸引到他們的溪流水潭中喂養,希望它們淨化自己村莊的水質。
一連數月,直到所羅門巨鰻的繁殖季節到了這群巨鰻才依依不舍的離開。
但是第二年,它們就帶著自己尚未長大的寶寶們返回了那個溪流中,當地人大為驚喜。
就這麼一代代的傳承下去,當地人將巨鰻的好處告訴給子孫後代,鼓勵孩子動手喂養巨鰻,並和巨鰻們一同戲水玩耍培養感情。
而巨鰻則將它們對溪流、食物和人類的美好記憶傳給子子孫孫,因此才有了“所羅門巨鰻”這個獨特的物種。
用手掂量了一下,這條大家夥起碼有五六十斤的重量,嘴巴張開比人頭還要大。
要是任由它們在這逗留幾天,估計整條山澗都得絕種。
幾石頭下去,視線所及的山澗中再沒有巨鰻的身影,林愁這才放心,又往河裡揚了一些酒醉蠶豆,拎著數條戰利品回了廚房。
華夏人習慣將鰻魚稱之為鰻鱺,鰻魚肉質細嫩肥厚脂肪豐沛,營養成分較之常見的鱸魚、牛肉、鮭魚等高出很多。
它們的壽命極長,在很多地方鰻魚之所以被崇拜,就因為其悠長的壽命以及幾乎不會生病的特性,人們堅信,食用鰻魚肉,也能像它們一樣健康長壽。
山爺過來看了一眼就沒了興趣,
“切,又是一階的辣雞。”
林愁撇嘴,瞧瞧進化者這種優越感十足的嘴臉,吃普通的食物就像是侮辱了他們似的,有本事一會您彆下筷子!
夏大傻拍手叫好,
“魚,好大的魚,好肥!”
或許林愁不知道,最近基地市裡的日子並不好過,但凡是水裡遊的玩意價格都上揚了一大截兒並且還供不應求。
黑沉海沿岸幾乎都快被那一場史詩級大聚餐吃得絕了種,價格不高才怪。
端出了好久沒派上用場的炭爐和黑石板——鰻魚,當然要岩烤,根本不存在第二個選項。
鰻魚仔細的洗淨表麵的黏液,去掉頭,由背後開口破成一整張鰻魚片,順帶將骨頭整根片出。
碳烤鰻魚,一定要保證鰻魚橫切片有三指並排的合適厚度。
厚了,鰻魚不易成熟;薄了,在燒烤時很容易失去其細嫩潤滑的口感。
切好後,以薑絲和黃酒醃製去腥增香。
至於碳烤的調料,則簡單無比。
尚未成熟的青花椒占一、去了籽的乾紅花椒占九,與三分量的青鹽下大鐵鍋同炒,直到鹽色微黃並沾染了青花椒的綠意即可出鍋。
出於明光習慣的口味,再用普通的新鮮紅辣椒放到炭火上烤至表麵焦黑內裡軟糯,去儘表麵黑皮撕成細絲後加入老醋與薑絲,點上幾滴香油,就成了一份麻辣酸香的燒辣椒蘸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