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孟秉煜一聲令下,喬仲宇便帶著大隊人馬前往邊關,準備與在邊關駐守的蘇子安一同給楚國施壓。
而幾日之後,在喬仲宇到達邊關時候,蘇子安早就接到要給楚國施壓的消息,在喬仲宇抵達之前便已經有所行動。
如今兩軍對峙,楚國和大燕都各自有增援,卻是誰也沒有輕舉妄動。
可就是楚國給邊關增援的這個舉動,卻是讓黎木樨和陸鶴羽有了喘息之機。
兩人明顯感受到楚國境內的搜查力度大不如前,他們兩個甚至喬裝改扮,去街上探聽消息。
聽到是大燕突然往邊關增兵,對楚國施壓。
陸鶴羽道:“看來我們在這邊折騰出的動靜已經傳到燕都了,讓邊關給楚國施壓,這主意怕不是清俞想出來的。”
黎木樨讚同道:“謝長史善於抓住戰機,又有丁大人從旁協助,這兩人各有所長,都是不可多得的謀士。”
如今兩人壓力驟然減小,也不耽擱,接下來的路程更是快馬加鞭,一路從楚都闖到了燕楚邊境。
此時距離蘇子安和喬仲宇開始給楚國邊境施壓,時不時去騷擾騷擾楚國守城將士的時候已經過去了半個多月。
兩軍互不示弱,甚至也都打出了火氣。
但雙方守城將領也都不敢發動大規模的戰爭。
就算如今大燕鎮守邊關的隻有老將蘇子安和喬仲宇,但這一次為了以防萬一,謝清俞也跟來了。
楚國將領與這三個人也算得上老對手了,知道這三人沒一個省油的燈。
武有老將蘇子安老當益壯,有喬仲宇悍勇無比;文有謝清俞出謀劃策,奇謀百出,誰願意沒事招惹這三個家夥?
何況楚國先前與四國同時交戰,也是元氣大傷,正在休養生息的同時還要防備其他國家虎視眈眈,自然也不敢輕易對大燕起兵。
而大燕這邊,蘇子安,喬仲宇和謝清俞唯一的目的不過是給黎木樨和陸鶴羽爭取時間,至於對楚國起兵,他們也清楚現在他們兵少將寡,守城尚且沒什麼問題,真要攻城,若是真把楚國逼急了,沒準就是個魚死網破的局麵。
於是兩邊將士每天小摩擦不斷,卻沒有人敢真正掀起一場大戰。
黎木樨和陸鶴羽抵達燕楚邊境的時候就正趕上兩軍又有摩擦,喬仲宇正帶著一小隊人馬與楚軍的小隊人馬對峙,而兩方領頭的將領卻是打的不可開交,但廝殺許久,卻是誰也奈何不得誰。
陸鶴羽往戰場上一看就樂了,對黎木樨道:“看來我們來的正是時候。”
黎木樨極目遠眺,也是失笑,“這兩個老對頭竟然又對上了,卻是不知這一次會不會又打個平手。”
陸鶴羽笑道:“看仲宇武功又有長進,不過楚國的池北將軍也不遑多讓,這一次怕又是平局。”
這邊黎木樨和陸鶴羽還在看熱鬨,可戰爭中心的兩個將軍卻是廝殺的興起。
池北喝道:“喬仲宇,今日必拿你人頭!”
喬仲宇冷哼一聲,“你還是先管好你的項上人頭吧!”
燕楚相爭十幾年,喬仲宇和池北兩個也鬥了五六年。
兩人年紀相仿,武功也是旗鼓相當,這麼多年竟然都沒能分出個勝負來,故而兩人雖說身處不同陣營,但這麼多年爭鬥下來,卻是也打出了些惺惺相惜的意思來。
不過雖然如此,兩人手底下卻毫不留情,招招奔著要了對方性命去的。
這些日子,兩人也是打了好幾場,說白了,誰心裡都清楚,現在兩國不可能真的開啟大戰,所以閒著也是閒著,便每日裡不是喬仲宇帶著人馬到楚軍陣前叫陣,就是池北帶著人馬跑去燕軍陣前罵娘,然後便是慣例一般的兩個領頭的將領打一場,隻打的酣暢淋漓不分勝負,然後各自收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