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懷才不遇,豈不是抱怨朕識人不明?
在旁人看來,楊冬隻是邁了一步,便作出一首詩。
可此刻楊冬心裡,卻在拚了命的搜腸刮肚。
早知有朝一日,詩詞能如此有用。當年小爺我說什麼,也要將唐詩三百首,背個滾瓜亂熟。
陳先生,借您詩作一用,您可彆生氣啊,小的也是無奈之舉。
楊冬在心中默默道歉,而後又往前邁了一步。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角聲滿天秋色裡,塞上燕脂凝夜紫。”
深沉的嗓音,搭配上這如神來之筆的詩句。不過是寥寥四句,便為在場的群臣,勾勒出一副邊塞戰爭的場麵。
太和殿上的武將們,仿若又回到了當初的戰場上。
刀與劍,血與火!
一場場戰鬥之後,隻剩下徐徐硝煙與那孤立於天地的城池。
所有人都沉默了,大殿之上,群臣一片寂靜。他們雖然作詩不行,但不代表讀不懂詩。便是這上片的四句,就已經超越了當世之作。隻是……總感覺這首詩,才到一半而已。
就在此時,楊冬低沉的嗓音,再次徐徐傳來。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報君黃金台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如果說前四句,描述的是戰場的宏大與邊塞的景色。那後四句卻搖身一變,成了邊塞的苦寒,與將士們的堅韌!
一句“報君黃金台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道儘了將士們忠君愛國,想要建功立業的情懷!
“好!好!好!!”
龍椅之上,女帝已經站起了身子。
她盯著楊冬,此刻眼眸中,竟然閃爍著幾分傾慕之色。
而太和殿上的武將們,同樣是群情振奮。
他們揮舞著手臂,高聲喝道
“報君黃金台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報君黃金台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這一刻,他們仿若又回到了那個金戈鐵馬的年代。
那時候的大周,還不是如今這般的腐朽。
那時候的大周,不懼一切來犯之敵!他們少小離家,在邊塞建功立業。
如今驀然回首,竟然已是數十年有餘。
曾經沸騰的熱血,不知何時已經變冷。
曾經那副報效國家的豪情,不知何時卻成了門戶私計。
這大周,到底哪裡出了問題?
武將們在緬懷曾經,文臣們卻陷入了思索。
沒有人注意到的是,楊冬此時又往前邁了一步。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又是短短四句,意境卻再次轉變。
短短四句,卻是直抒胸臆,豪氣衝天!
隻是這一次,在場的群臣們,臉上卻露出了疑惑之色。
有一名大臣起身出列,忍不住開口問道
“楊……楊小友,請問這項羽是何許人也?為何我等不曾聽過此人。”
“至於這江東,可是如今的廬、章、丹三州?”
“呃……”
楊冬止住步子,反手撓了撓頭。
光顧著背詩了,倒是忘了這回事兒了。
大周的曆史中,可沒有項羽這號人物。
但他眼睛一轉,便一臉認真道
“五百年前,七國並起。這項羽乃是丹州一名校尉。”
“可惜在江東一戰,他被人埋伏。最終無力回天,戰死在了梧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