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隋!
天下方亂,草莽龍蛇起四方,鷹揚郎將宋顥便是其中一位。
廬州,舊名合肥,乃是廬江郡首府,現為通守宋顥屯兵之地。去歲三月,杜伏威率義軍南下,雙方多次交兵。起初,宋顥兵弱無備,隻憑借瀘州城死守。及後,義軍劫掠各地,廬江大戶共出錢糧,組建了一支五千精銳府兵,就此同義軍相持年餘。
等到杜伏威親帥大軍南下,宋顥就趁機派遣說客招降趙元奴,一舉攻陷六安。接著舉兵席卷廬江各縣,留下廬江城不取,將苗海潮圍在此地,專等杜伏威回兵廝殺。
現如今,廬江郡和同安郡接壤,局勢一下子緊張起來。
八月初五,斥候來報,杜伏威遣義子統兵兩萬來攻。
宋顥接報後,立即做出決定,道“來人,傳本府的令,讓參軍通知各將軍來此議事。三日後,各營拔寨,先滅苗海潮,再南下剿滅杜伏威那個土賊!”
“遵命!”站在門口當值的心腹衛兵應諾,迅速下去傳達太守口令。
………………
十餘天下來,仁勇營的練兵略為有些成效。
五百士卒訓練,執盾拿刀,舉旗列陣,聞鼓而進,鳴金而退。
“老王,一萬兩千柄長矛這麼誇打造完畢,辛苦啦,乾得不錯。就把剩餘的府兵也召集起來,稍作操練,來日征戰用得著。”劉泗訓練暫歇,吩咐王書佐下一步安排。
“是,主公高見。我這就去安排。“王書佐得到讚賞臉上堆滿笑容,行了各禮,就要轉身離開。
咚!咚!咚!安置在晉州城頭的牛皮戰鼓突然被哨兵擂響,聲震全城。
緊急軍情!
劉泗瞬間反應過來,再不得考慮府兵問題,讓吳鐵頭帶了一隊親兵跟隨護衛,又大聲下令“孫小石集結仁勇營士卒,帶上鎧甲和橫刀,再校場聽命備戰!周大牛,你跟王書佐去召集府兵守城,種田之事暫停。“
隨後由補充道“老王,你召集府兵後,讓方圓三十裡的流民和百姓全退回城中堅守,務必使城外不留半點人煙。這必然是隋楊官軍要打過來的預兆!“
“領命!領命!領命!”孫小石,周大牛和王蒙三人各自應了,分頭行動。
劉泗再度轉身,按刀往城中央府衙走去。
吳鐵頭一聲不吭,帶著五名護衛披甲帶刀扈從。
此時的晉州城,雖還不是日後的堅城要塞安慶,但規模也不小。用了十幾分鐘,劉泗一行趕到了衙門口,分開衛兵就朝裡麵進去。
幾乎與此同時,先鋒王秀石,副將陳當世和馮亮,道士左遊仙等也都趕到了,個個麵色鐵青,看著大堂上英氣迫人的王秀英,猜測戰守方針。
王秀英自己倒是拋開昔日恩怨,沉住了氣,見所有核心將領到齊,就開口冷冷道“諸位,趙元奴背叛義軍在先,又驅兵來攻,著實可惡。咱們還未出兵討伐,他就勾結宋顥那家夥,用詭計打破了苗(海潮)部人馬。一路追趕而來。據探報,其先鋒八百跳蕩死士已越過懷寧,後續還有兩萬人馬即將殺到!”
“兩萬人馬?這廝擴軍這麼多?”
“從西邊繞道已到懷寧?那宋顥的大軍隻怕也不遠了,苗海潮怎麼搞的,敗得這麼狼狽?”
“宋顥狗官的鷹揚軍,可不好對付呀!”
登時,熟悉趙元奴和宋顥的義軍將領都嚷嚷起來。誰都沒料到,隋朝官軍的人馬居然敢跨郡殺到,而且又是昔日同袍趙元奴作向導。這仗,不好打了。
王秀英被吵得心煩,抄起身邊劍敲打桌麵,收攏士氣道“宋顥老兒是文官出身,並不精通兵法,隻不過仗著兵精甲利,才占了咱們義軍便宜。你們都知道的,去年作戰,廬江軍事防守取勝,能守不一定就擅功。官軍跨郡作戰,士氣定然不高,臨陣能拚命才是獲勝的關鍵!”
“就是!宋顥算什麼名將,不過是一得到大族支持的草包!”王秀英剛介紹完,弟弟王秀石立馬附和。
“是啊,宋草包不過是兵精甲利,怕什麼?劉副將,你說是不是?‘其他將領讚同之餘,馮亮揶揄道。
劉泗冷哼道“勝負之爭,不在口舌。王將軍,請繼續說下軍情。“
王秀英清了清嗓子,繼續道“根據苗海潮部潰兵和斥候反饋的消息,趙元奴部昨天上午就到達了懷寧!’
“十五日前破同安,苗將軍麾下一萬多兄弟幾乎傷亡殆儘。現在,逃到懷寧後又被困住了。我需要有人打前鋒去接應苗海潮部,為本部守城整軍爭得時間,誰去?“她目光所及,其他人張開的嘴巴都閉上了,顯然不願去對陣趙元奴那個凶星。
劉泗聽到此,稍一沉思,猛抬頭大聲說道“某家不才,願帶本部精兵前往懷寧接應,以挫敵鋒芒!“
“不可,劉將軍才入義軍,麾下儘是新丁,趙元奴的凶悍大夥都知道,再說苗海潮都擋不住,你帶擊敗新募之兵去懷寧,不是自尋死路嗎?“陳當世搖頭反駁。
“那可如何是好?“道士左遊仙也插言詢問。
“非也,同袍落難而不救,更損士氣。我打王將軍將旗去,在配以鐵甲長刀,敵必以為我部精銳,不敢窮追,苗部(海潮)危難自解。諸位可於城中加強守備,以待宋顥兵臨,再決勝負!”
“好,劉將軍這法子不錯,就這樣辦。你部即刻出發,打我將旗,以接應為主,不可戀戰。”
“遵命!”劉泗應下,待城中守備方案定下來,就匆匆離去整頓人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