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那以後,誰提親婢女都先說明白,如果不準她帶孩子,那就不用開口了。
後來也真的再也沒人開口了。
在給婢女入喪時,至誠是看見過他的,隻是那會心裡正難過,也沒有工夫搭理。不曾想,這次卻是他救了她一命。
“謝謝你,陸叔叔!”至誠真誠的感激他。
“你沒事就行!”灰頭土臉,衣衫襤褸的男人咧嘴一笑,一口白牙在一臉黃黑的襯托下,尤為顯眼。
至誠不禁感傷,生死關頭見人性,娘親這半輩子真讓她給拖累了!
“我們這是到哪了?”至誠忙扯開話題,再想下去她怕自己真會愧疚死。
老實人有問必答“虞郡!”
虞郡,屬於義頌,與穀梁相交。
至誠頂著耀眼的陽光看著城頭上麵那兩個蒼勁的石刻字。隻覺心頭一緊,命中注定麼?
自己怎麼去找她呢?她身份尊貴,又怎麼能見到她?見到了之後,她會相信自己?現在自己的身份能公開嗎?她會幫助自己嗎?至誠喝著清涼的淨水,嚼著綿軟的饅頭,心思早就飛得好遠。
肚裡有食,也不再覺得日子有多煎熬。恍惚間兩天過去了,義頌人雖沒說要怎麼安頓他們,但是每天都會供應二十大桶清水和每人每天兩個饅頭。雖然每個人分到的不多,但是對於他們這些無處可依,在生死邊緣掙紮的人來說,已經是天大的恩賜。
人有氣有力也有心的時候,便開始釋放自己的情緒。至誠身旁這些憂然惶恐的可憐人,懷著濃烈的恨意每天把穀梁從上到下所有官員通通罵一遍,把義頌的善心主子們從頭到腳全部都讚頌一遍。
雖說無聊,但是至誠聽著有意思,因為他們的談話中不乏摻雜著一些當今九州形勢。至誠不由得想起之前和嵇先生談天說地時,他分析的這天下大勢。
九州大地地大物博,廣袤無垠。在這片土地上,生存了不知多少年代的人類形成一個完整的體係,他們統治著這片土地,成了這片遼闊大地的主人。
熙寧朝,一個繁盛的朝代,熙寧家族統治了這片土地長達八百年之久。可是就在熙寧朝建朝整八百年的那一天,九州西北沙漠的一個小部落傳出一道聲音上德不德,十指爭指!
不久,九州大地便烽煙四起,戰火彌漫。三十年後,自熙寧朝的最後一任君主——赫王崩於溫香軟玉芙蓉塌上時,九州大地徹底成了一塊無主的肥肉,使人任意爭奪。原本因為熙寧先祖心寬體胖,出手豪闊,而製定的分封製度產生的那些諸侯王,到最後成了熙寧朝的滅國禍根。
熙寧朝初建時,為穩固王朝的統治,聖祖製定了分封製度。具體實施為除繼承王位的嫡長子,把君主的其他庶子和一些功勞較大的功臣,或一些後宮寵妃的親戚作為小宗被分封為各地諸侯。他們在各種封地內又是同姓宗族的大宗,其王位也是由嫡長子繼承,其餘庶子或功臣再被作為小宗分封為卿大夫。以此類推,直到他們把自己手裡的土地和權利分到最小為止。這樣,雖然有力地鞏固了熙寧朝的政權,但是卻使君主成為名副其實的“諸侯之君”。根本上來說,在這種製度下,隻要眾諸侯的忠心有二,這君主便成了一個擺設。隻要一個契機,這片土地就可以換個主人。
果然,天詔諭令一出,大諸侯國國王們就忙著爭奪土地、人口和對其他諸侯國的支配權,不斷進行兼並戰爭,逐漸形成了諸侯爭霸的局麵。在赫王崩後,九州大地徹底淪為一片火海。
十年後,一個完整的九州在“天下人”的共識中被分成十塊,成為十個獨立的國家,擁有各自的君主。他們之間勾心鬥角,又互幫互助,不讓彆人做大,也不落於人後。雖其中有小摩擦,小爭鬨,但到底能讓百姓有了喘息的機會。
一場兼並大戰,昔年傳詔天命的那個小部落已成為一方大國。六十年後,這個國家率先挑起戰火。因為他們再一次感知天命欲得其所,地分六合!也就是說,最後能夠存在的國家隻有六個。
九州大地再一次被戰火覆蓋,六十年的休養生息,支撐著十方大國長達二十年的戰爭傾軋。
終於又一次在“天命”的詔示下,天下人的共識中存留下六個國家占據大半個北方的穀梁,統治著富庶南方的歸雲,盤踞在西南雪山的尚陽,以各自優勢夾在幾個大國之間的兩個較小的國家:義頌和鳳揚。以及那個作為天神“使者”,傳詔“天諭”的典族,它占據了西北的整個沙漠。
六國中國勢最強的原是穀梁國。後來先穀梁王在登基前逼死了所有和自己爭位子的親人,本來就一個叔叔,三個兄長和一個姐姐,全都清除乾淨了。在登基後又因梅可心一事清理了大批的官員將領,致使穀梁國的朝政一度陷入癱瘓。後來新王旨召天下賢才,打破祖製,不論國度,不計出身,唯才是舉。寬容政治下,穀梁國情況也在慢慢好轉。可偏偏登基不過三年,新王就駕崩了。因為在新王駕崩前幾天,王後才診出身孕,故而在王子或者公主出生到及冠或者及笄之前,都由王後公羊婧主政。一介女流自然難以服眾,況且那個女人還是個他國公主。如今穀梁朝廷內部早已鬨得不可開交,聽說還分了好多派係在爭權。否則歸雲也不可能那麼輕鬆就取了至城,而穀梁過了這許多天還沒反應。
歸雲國,如今算是六國最強的了。歸雲王老當益壯,知天命的年紀還在為傳宗接代做貢獻,可以說,他的孩子比至誠上學時的私塾裡的學生還要多三倍。據悉,去年生下的那個兒子,是他的第六十二個孩子。最出名的還有,歸雲王上是個“笑麵”人,聽說他不管任何時候,臉上的笑容從來沒有消失過。
與兩國都相鄰的就是義頌國了。義頌在六國中很是勢弱,但是卻能在兩大國中間站穩腳跟,憑的是與他國聯姻,以及兩位王上體恤百姓、愛護賢才的品德。與其他國家不同的是,義頌有兩張王座,分為上王和少王。下一任上王由先上王和先少王指定的人選繼承,少王也是由先上王和先少王的子嗣承擔,但是人選卻是大臣們以選舉的方式來決定。
再者,便是鳳揚,六國中國力最弱。能在這九州立足,靠的是一條河和一座山。河是留金河,顧名思義,那個河裡流的是金子,因整條河都在鳳揚境內,故“流”為“留”。山叫做有虞山,這座山是座聖山,傳聞上古時代人類的祖先之一——有虞死後身體化作這座山。祖先善歌、善樂,常引百鳥和鳴,鳳凰翔集於身側,鳳揚國名也是因此而得。山上有座聖殿,聽說許願非常靈。
然後,便是尚陽國。很多人說,尚陽的勢力其實早就超越了穀梁和歸雲,隻不過因為地處西南較為偏僻,不能有太大動作。尚陽這個國家很大一部分是建立在雪山上麵,它的王宮就依九州第二高的那座雪山而建,因為最高的那座會經常發生雪崩。或許是環境的緣故,尚陽人喜白而厭紅。並明令規定,若無喜事,其國人不得著紅色服飾。另外,這個國家也喜歡聯姻,比如,尚陽當今王上的長姐就是穀梁王後——至誠嫡母,小妹則是義頌的上王後。
最後,便是那個神秘的國家——典族。典族祖先很早時是西北沙漠的一方遊民,後來不知何種機緣,他們竟然有了能“接收”天神旨意的能力。自此,典族人便徹底安定在了一個地方,隨時等候天神“諭旨”。隨著九州大地不斷的權利更替,典族人由原來的遊民成為現在一方大國的統治者,他們孤傲自大,以族名為國名。與彆國不同的是,典族並無王上這一稱呼,他們最尊貴的人是聖女或者祭司,女子尊作聖女,男子就尊為祭司。但是聖女或祭司從來不管國事,他們的主要任務就是接收天命。
據知,典族共接收過三次天命。前兩個天命,將一個完整的國家弄成如今的六分天下。這最後一個,看意思,是要分久必合,九九歸一了。一百八十年的厲馬秣兵,枕戈待旦,六方霸主早已迫不及待。天命所歸,隻看此次鹿死誰手?
天命?至誠不由心酸,在一句天命中,這麼多人如河中浮草,隨時都會被淹沒。
山雨欲來風滿樓!所有人都能預感到,更大的腥風血雨即將來臨。
所以薛伯伯說,活著,已經是幸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