焉知夢!
顧瑜這幾日都在屋子裡埋頭苦看醫書,沒有鬨著要去山南道查看疫情,這讓顧宅的人放心不少。
幾日的時間也足夠山南道的奏折遞上來了。
前有地動,中有洪澇,後有瘟疫,怎麼看怎麼都覺得這個年過得有些艱辛。
山南道的奏折上來的時候朝中反而沒有叫囂著處置府尹和父母官,朝中的大臣都有種心累的感覺。
但是事情還是要做的,現在不發落也隻是因為大局無法發落,當務之急又從賑災變成了防疫。
“邊防減員要加快了。”沈淵喃喃道。
疫情和地動死傷的數量一日日報上來,觸目驚心。而且這數字還是已知的,未知的有多少,更是讓人心頭一重。
這不僅僅意味著人命,更意味著戶部的支持需要更大力度。
地動尚且未解決,疫情又來,劍南道還未平息,山南道就遭了重,一時之間沈淵的頭上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白了又白。
“或許該給沈相公送一罐青絲來。”有王充的人調笑道,但並沒有人附和。
大周如今這般麵目是王相公不願意見到的。
“疫情牽扯太麻煩了,太醫院的怎麼說?”王充問陸遜。
“太醫院院正已經身先士卒前往山南道了。”陸遜答道,“隨行還有太醫院禦醫十數人。”
王充倒是有些驚訝“李院正這麼高風亮節?”
日常老老實實不聲不響的幾十年了,誰想到一大把年紀還奔赴疫情前線,這可真是有些拚命了。
“說是跟聖人自請才去的,但聖人恐怕正有此意。”陸遜使了個眼色。
李淳算是太醫院的中流砥柱了,這樣的人都解決不了疫情那恐怕隻能……
焚城這種事一旦發生了,想要在史書上沒有痕跡絕無可能,聖人一心要做明君,自然是希望手下的人可以製服災情。
“那太醫院沒人了?”王充心道不好,萬一疫情感染到京城怎麼辦?
“院丞和五六位老太醫還在。”陸遜答道。
聖人隻是急了,又不是糊塗了,自然不敢把所有太醫都派出去,太醫院還是要留幾位有本事的太醫以備不時之需。
該出城的被派了出去,京城便開始戒嚴了,與此同時各州府也收到命令戒嚴了。
已經趕到山南道的張津也不得不被困在城裡。
“三郎君,外邊說城裡有人有感染疫症了。”小廝大驚失色跑進門,然後就看見屋子裡多了個陌生又麵熟的年輕人。
張津收起手邊的信,點了點頭“我知道了。”
既是回答小廝,又是回答屋子裡的陌生人。
信是顧瑜寫的,問他到了哪裡,如果沒有到蜀郡就快停下,劍南道辦法了瘟疫,一路感染到了山南道。
來救助蜀郡是她的主意,所以顧瑜很怕張津因為她感染上瘟疫。
但是送信的劉起如今也到了山南道,不用張津回信顧瑜就能接到消息。
但是張津還是一板一眼鋪了紙筆寫了回信。
“我這樣健碩你也看到了,回去如實告訴你家主人,讓她寬心。”張津將信塞進信封裡,遞給了劉起。
劉起隨便瞥了一眼張津,心想一個書生好意思說自己健碩,分明他這樣的才叫健碩。不過看破不說破,何況這位張郎君這樣說也是為了娘子不擔心,因此劉起沒有反駁他,收了信一眨眼的功夫從屋子裡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