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說來我們有救了?”
“說不好……”
“……”
城隍廟裡難得熱鬨了起來,十幾位太醫也被分派到各個位置觀察病情。
“較輕的都在這裡,身體瀕危的在後廂房安置。”張津補充道。
“瀕危有多少人?”李太醫問道。
“今日二百一十人。”張津回答道。
今日二百一十人,明日不知道又有多少。
隻是此時不是傷感的時候,李太醫沒有猶豫,說要先去看一看後廂房的病人。
張津這邊疫情的救治隨著太醫們的到來漸漸步入正軌,他掌控了山南道的事情也傳到了京城。
“這人……”收到消息的顧瑜不知道該說他什麼好。
求名求利來說張津已經成功了,但是這麼做無疑是危險的。
“朝堂怎麼說?”顧瑜問道。
張全撓了撓頭,似乎有些不解“朝廷的反應有些奇怪。”
奇怪?
“是的。聖人沒有怪罪張三郎君的意思。”張全補充道。
何止是聖人,連大人們也沒有怪罪張津的意思。前任府尹是沈相公的人,王充一黨急著痛打落水狗,對於他們來說,正是因為張津的存在才襯出沈淵的禦下不當。
“這麼說他倒是好運氣……”聽到朝堂的人沒有拿此事拿捏張津的做法,顧瑜鬆了口氣。
“好運氣?個鬼哦!”張大老爺不滿道,什麼好運氣,明明是老太爺花錢疏通的!
這個張津,明明犯了忌諱搶占了山南道,老太爺還願意費心費力給他打關係疏通!究竟誰才是大房!
關於老太爺的考慮他一向不明白,就像老太爺看到的是博得名望和善後,張大老爺卻看不透。
老太爺也沒想指望自己這個大兒子,大老爺隻要不添亂就能一世順遂做個富家翁了。這麼說起來他兒子比他幸運得多。他雖然掌控著整個張家,但已經一大把年紀了還要操心家裡的事,一刻也不敢歇息。
有時候蠢人有蠢人的福氣,就連老太爺也忍不住這樣想。
得知張津在山南道聲望大漲,老太爺不安也有,但是老太爺從來不是坐以待斃的人。疏通是必然的,這事如果操作得好說不定能成為皇商,說不定還能封個什麼……畢竟是朝廷的人失了顏麵在先,他張家可是去幫忙的時候被民眾“推舉”上來的。
說得難聽是有些忤逆造反的意味在,但朝堂的人不敢扣這個帽子。
造反要誅九族,張家的九族牽連著整個大周的經濟,在這風雨飄搖的時刻大周經不起更多動蕩了。
亂世迎頭,雖然老太爺已經年邁,但是他是張家家主一天,他就要想辦法讓張家更進一步。
在眾人感歎張津的好運中,張津這個沒名沒分的人被默許在山南道管製疫情。
除了種種外因,也因為張津做得確實不錯,所以李太醫在城隍廟待了幾天,疫情沒有研究出解藥,但是對張津的態度已經轉變,甚至給京城寫信著重說明了張三郎君的“高風亮節”。
萬事俱備隻欠東風,似乎隻要這次疫情處理得好,張津就能飛上枝頭變鳳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