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話讓熱鬨的人群有微微的凝滯。
畢竟山南道剛從水深火熱中出來,已經元氣大傷,著實沒有氣力去扶植劍南道了。
“當然……”張津話鋒一轉,繼續說道“某考慮到山南道的情況,不會為難諸位……”
“實際上張某這次途徑山南道,是因為本就要去劍南道做生意的。”
“劍南道已經地動遇災,郎君怎麼還去劍南道做生意?”有人疑惑問道,倒不是不信張津的話。隻是純粹疑惑。
張津娓娓道來“張家身為海州富商,期間少不了民眾的支持,見到大周有難,自然是坐不住的。思來想去捐錢捐物到底是解決不了根本,古語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想要幫助劍南道脫困,還是要從根本出發,讓劍南道發展起來……”
這話已經讓一些聽的人心動了“三郎君準備做什麼生意?”
張津還未答話,已經有人搶著說道“不論什麼生意我都願一同前往!”
萬盛錢莊的生意,哪會出岔子!
有人開了頭,眾人便跟起風來,不待張津說話,人們便你一言我一語表示願意同去。
“三郎君我也願意一同幫忙!”
“三郎君我也願意同去!”
“我也去!”
“還有我!”
“……”
見到人們被調動起來,張津心裡舒了一口氣,但同時又有些澀澀還是利益最能動人心。
不過這些人也不是都能用的。
張津歎了口氣,然後舉起手說道“諸位,諸位!靜一靜!”
人群便漸漸靜了下來,但還是期盼地看著張津。
張津呼了口氣,繼續說道“我知道大家都想去援助劍南道,但是山南道的生意也不能丟。願意一同前去的在萬盛錢莊登記一下,我會篩選一批人出來加入劍南道的生意。”
這話讓人群又騷動起來。
篩選?那豈不是一半一半?
窮人想打退堂鼓,富人想躍躍欲試。但無論有沒有信心,大家都沒有放棄這個機會。
最終張津篩選了五百人和他一起去劍南道賑災,這五百個人幾乎都是田漢,鮮少有穿著光鮮亮麗的,其中一大半都是城隍廟病人的家屬。
“這張三郎君,有些意思啊……”山南道的鄉紳自然知道了選人的結果,忍不住感歎道。
他本是想分一杯羹的,但是現在看來,張津並不打算靠外部力量。
“看來張三郎君對他要做的生意很有信心啊……”
那邊山南道的人們有人歡喜有人愁,這邊五百人回家帶著一個月的口糧,隨著張津步行上了大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