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2001!
事情進展很順利,以至於劉易都有點懷疑這玩意是不是沒有進入門檻的。
但轉念一想這是謝瑩瑩去辦理的好像又說得過去。
長得好看有些時候也是特權。
況且還長的那麼好看還有才的女孩,於是兩人簡單的考核了一下就通過了。
在這之後就是選修課了。
在專業選修課上沒得選,畢竟你不學你報這個專業搞個蛋蛋啊。
但是在其他選修課上自由度就很大了,起碼在學分滿足的情況下,自由發揮。
劉易沒啥意見,在和室友參考後,剩下的全是謝瑩瑩弄的。
以至於自己都不知道選了些什麼。
說起來這個書讀得也是搞笑。
高考的時候是擠破頭也要進這,進來了反而感覺就沒啥了,畢竟劉易隻是想體驗一下大學生活。
頗有一直“渣男”處理事情的氣息。
得不掉就毀到,得到就拋掉得意思。
當然這開玩笑的,確實是劉易不知道該選什麼課而已,當初的目標很簡單考上燕大。
剩下的目標就不是關於在燕大內生活得事情了,而是得好好考慮自己發展的事業了。
比如,近期將會到來的三隻鬆鼠和知呼推廣問題。
沒錯劉易又不準備花錢宣傳,而是準備在沒人注意到他的這個時間點慢功出細活。
而是將第一批知呼使用人群進行定位。
這樣的好處隻有一點加強當前用戶粘連度,因為使用人群的固定性,那麼功能設計上在前期就可以適當的為他們考慮一下。
比如明星板塊?或者電影板塊!還會或者各大高校校花榜!
這也是可以的嘛,畢竟學校之間的校花之掙“由來已久”。
這樣會在這批最早的網民手中形成最早的“飯圈”文化。
也就是劉易一開始就考慮過的粉絲這個相對封閉的圈子的升級版“飯圈”。
按道理來說飯圈也指粉絲圈,兩者類似。
但劉易為什麼會說他是粉絲圈的升級呢?
因為這個圈子的構成多為十幾二十的年紀的人。
最大的就是剛上大學的學生,最小的是剛上初中的學生,這個階段的人群剛好是時間最多的人,也是精力最為充沛的一群。
讓一個塊三十已經成家立業的人去追星?
搞笑吧!
你問劉易是不是周董的粉絲劉易會毫不猶豫,但你說讓劉易去打卡應援,劉易會嗎?
答案是肯定的不會。
這就是粉絲圈與“飯圈”的區彆。
雖然說是一類人,但明顯“飯圈”更為那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