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堯兩人覺得這些人瘋了,就現在知呼就得拿出好幾百萬了,怎麼可能官方不插手。
再說這和獎池金多少有什麼關係,官方出手123全包了你能怎麼辦。
但這些人不知道是說服自己還是要說服李堯他們,還列舉了知呼前期發出去的錢還把銀行轉賬單都給拿出來了。
甚至還拿出了好幾張幾千塊的轉賬單,能很明顯的看到彙款單位是知呼。
想要脫身的李堯幾人沒辦法,隻能乖乖地投票才得以脫身。
聽到李堯這麼說,劉易笑道“知呼官方確實不會插手,不值得。”
這是實話,在整個計劃中就不允許存在官方乾預這個可能性。
就這些錢也不值得劉易用手段,幾百萬對現在的阿裡算得上可觀的資金,但對現在的劉易來說並非很大一筆錢,就現在汽車幫的吸金能力來說這不過是現階段幾天的利潤。
隨著汽車幫的鋪展開這錢還會多,越來越多。
所以劉易說幾百萬不值得。
還有一個原因,劉易不會自己打破自己塑造的框架效應。
知呼“能賺錢”是一開始就提成來的,因為劉易在一開始就已經給用戶畫起了框架。
而且知呼一直強調隻要你願意你就能賺錢,隻要你想你就能賺錢。
這就是劉易畫的框架。
這兩句話真的是這樣嗎?事實告訴我們能賺錢的隻有那一小挫人,不管是因為才華還是天賦,但僅僅也就隻有那麼一些人能賺錢。
但劉易為什麼一直強調呢?
這就不得不說框架效應是什麼了。
框架效應說白了就是在目相同的情況下用不同的方法表達同一種意思。
就像醫生告訴病人手術會有百分之八十五ide概率會成功,相信百分之九十的人都會選擇做。
但是醫生一開始就說手術有百分之十五的概率會失敗,相信選著手術的人不到百分之五十,甚至更低。
而知呼從一開始的能賺錢,到現在能賺大錢都是劉易在用框架效應告訴用戶,知呼真的能賺錢,不信你看!
這些錢百與分之九十九的用戶都無關,卻能讓他們的積極性變得非常高,因為他們在參與的同時就想印證自己心中的猜測,“知呼真的能賺錢”。
就像李堯遇見的那些人一樣,這次活動與他們有什麼關係呢?但是他們卻異常的積極,這就是想印證自己的想法和說服彆人。
而這些都是劉易希望看到的結果,怎麼可能親手去掀翻自己的勞動成果。
“為什麼這麼肯定?”
寢室三人間劉易篤定的樣子,不禁好奇的問道。
“因為我是知呼老板啊,我說了算我怎麼可能不知道!”
幾人先是沉默,然後李堯道“走買彩票去。”
說著就要穿衣服。
“為什麼,今天才開過啊。”
“不怕,我是彩票的老板,能在開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