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寧伯張誠帶著來鎮城的是勇毅軍標營、威遠、騰蛇、白虎四營。
他們以軍旗與營旗在前開路,其後是威風凜凜的騎兵馬隊,中間是永寧伯張誠、宣大總督張福臻、監軍太監邊永清,以及鎮城內官將和勇毅軍各將官。
行進在隊伍最後的是勇毅軍威遠營步卒,他們邁著整齊的步伐護衛永寧伯張誠眷屬,進入了昌平門。
張誠一直認為大軍以步陣行進,才更具有那股威嚴無比的肅殺之氣,所以他才將威遠營的步兵留在最後壓陣。
他們長槍如林,盾陣如牆,火銃明晃晃的洞口更是讓人看得一陣陣心寒,尤其是步陣後麵那二百門虎蹲炮和佛朗機炮,使得沿街軍民驚呼不已。
而步陣最後由八頭犍牛才能拖行的轟夷大炮,那可是難得一見的龐然大物,即使見多識廣的鎮城軍馬商賈,也無不為之驚歎不已。
宣府鎮城周長足二十四裡有奇,不說在宣大三鎮中最是雄偉浩大,就是在大明九鎮之中也是難有匹敵。
甚至也算一鎮之地的大同鎮,其鎮城卻隻有宣府鎮城的三分之一多一些,或許隻有寧夏鎮可與之相匹,但也差著好多。
以後,這個號稱“京師鎖鑰”、“神京屏翰”的地方,就將置於自己的治理之下啦!
宣府鎮城這個地方既有朝廷派遣的巡撫、糧判、理刑、儒學諸官,又有都司、衛司的流官與世襲官,更有總、副、參、遊等營將,還有地方世襲體係的守備、千戶、百戶等軍職。
真可謂是名目繁多,魚龍混雜,其中既有閒散的帶俸官,也有實任的管事官,尤其崇禎朝以來,朝廷的威望已大不如前,地方上的相互傾軋也越發嚴重起來。
今日,張誠以永寧伯的超品級彆來鎮城接任總兵官一職,總督、巡撫率鎮城諸官各將出城外相迎,那些地方軍職跟在張誠等人的馬後,各人的未來前途如何,都是心情忐忑,特彆都指揮使、協守副總兵林登猷,更是心中七上八下。
他眼見朝廷兵部檄文下來,直接提拔了郭英賢這個大老粗升任副總兵,看那架勢似乎大有取代自己之意。
林登猷許多年來,一直留於鎮城充任協守副總兵,原本還以為分守副總兵張誠提任總兵官一職,自己似乎也有機會外放地方。
可現在郭英賢這個平日大大咧咧的老粗,竟然意外被提拔為副總兵,難保不是張誠想要借他之手來壓製自己。
林登猷也是在官場打滾多年的老油條,張誠的這些小動作自然不能將他瞞過,但實力不濟,就算看破又能如何呢?
他在鎮城也算是頗具實力,畢竟做了這許多年的副總兵,一番經營之下,無論麾下協營兵馬精銳程度,還是在各處守備中的影響,都是其他參將所無法比擬。
這一次遊擊溫輝百般拉攏,他都沒有明確表態,雖看上去是不偏不倚向任何一方,但卻擺明了一幅坐山觀虎鬥的心態。
隻不過,卻看不到他想象中的那一場好戲!
眾人之中,隻有宣府巡撫江禹緒神情嚴正地跟隨在永寧伯等三人身後,看他那樣子,策騎在馬上昂首挺胸,一副氣定神閒之態。
不知道的人,還以為他才是今日的主角,而張誠等三人卻是在為他開路一般。
宣府鎮城是以原穀王府為中心,其南北走向隻有一條貫通廣靈門與昌平門的昌平大街,是鎮城內的南北主乾道。
由北向南,分彆築有鐘樓、鼓樓、南門著耕樓等三大樓,更有許許多多的各式牌坊,一般來說,南向多為官宦與豪門大戶、地主老財的居住,街上也布滿了官店與商鋪。
而鎮城的北向則多是各級官衙和將署。
進城後不遠便來到了鼓樓之前,此樓即是遠近聞名之“鎮朔樓”!
鎮朔樓,因宣府鎮總兵官被封作“鎮朔將軍”而得此名,又由於該樓內置有報時之漏刻鼓角,可為全城通報十二時辰,所以又名“鼓樓”。
該樓始建於正統五年,為重簷九脊歇山頂的高大建築,連下麵的墩台基座通高達七丈有餘,每日依更鼓報時不斷。
在樓上二層內有高二米多,直徑一米多的大鼓一麵,每每敲響,“咚咚”的鼓聲立時即可傳遍全城,平時用於保時,而戰時還可起到報警和指揮作戰之用。
鼓樓下更有四麵門洞,各通向東南西北大街,若從此繼續北行不遠,便是城中另一處高樓——“鐘樓”。
清遠樓始建於成化年間,其造型彆致,是一座重簷多角十字脊歇山頂的高大建築,多脊多角,共有二十四個角,七十三條脊、二百三十四個吻獸、二百二十八組鬥栱。
而在樓內更懸有嘉靖十八年鑄造的“宣府鎮城鐘”一口,其高約八尺,口徑也有約四尺,重達萬斤,用四根通天柱架於樓體的最上層中央處。
這口萬斤重的“宣府鎮城鐘”發揮著司報昏曉、兼預火警作用,一旦用力敲響,可聲聞四十裡開外,因此當地百姓又稱其為“鐘樓”。
清遠樓與鎮朔樓一般,都是建在高近三丈的十字券洞上,其南與昌平門相交,北接廣靈門,東連安定門,向西又與大新門相通,真可謂是四門通衢之地。
與之相比,被稱為鼓樓的鎮朔樓就要差了一些。
鼓樓前也有一條東西走向的大街,但其兩頭卻都是死胡同,並不似鐘樓大街那般四麵皆通向一座城門,可直接進出城外。
鼓樓東街為察院街,這裡有宣府巡撫衙門、按察院衙門等,還有眾多的工坊與倉廩庫房。
而鼓樓西街則為戶部街,這邊有戶部行司,宣大督糧郎中朱敏泰的辦公所在便是這裡,此外還有戶部同知、通判等官員,他們負責管理朝廷調撥的軍事與民用物資,既監督地方使用,也監督地方都司、衛所上繳國庫的糧草銀錢情況。
同樣在這條鼓樓東街上,還有刑部的理行司衙門,而巡撫衙門的規模與宣府鎮總兵衙門大致相仿。
而在巡撫衙門的西側不遠處,還有一座位於城內的演箭場,平素用於檢閱軍隊及城內駐軍練兵之所用。
可能是因為年代太久,兵備廢弛的緣故,這處演箭場也被周邊官民所侵占,場地變得越來越小,現今已僅能駐紮千人的規模。
在鎮城外東北郊還有一處大演武場,那裡才是大軍駐紮和操演的真正場地,正是這裡也有著“宣府教場天下聞”的美名。
宣府鎮城,雖無什麼深厚的感情,但張誠對此卻並不十分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