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此,關於大同鎮參將馬保中左翼營潰敗的處置,才算告一段落,但是與奴賊的對戰卻仍未結束。
張誠與諸將對下一步的軍略又商討起來,說是商討,卻隻見宣府軍各將出來發言,而大同軍諸將卻隻是在一旁聽著,無人建言獻策,就連總兵官王樸亦是如此。
或許他們還不適應宣府軍這種軍議的形式,也或許他們都被張誠剛剛的殺伐果決所震懾,此刻還沒有完全恢複過來。
最後商議的結果,仍是以宣府軍居左,大同軍居右,結成扇形軍陣對戰奴賊。
宣府軍是以張誠的中軍左部和戰車左部,再加赤城營於最右側結陣,緊挨著大同軍標營,而宣府軍虎衛營和家丁隊的騎兵則列陣在張誠宣府鎮中軍之後。
赤城營的左側則依次是郭英賢的鎮標營和張廣達的騎兵營,而宣府軍戰車右部暫時劃歸大同軍,與王樸的鎮標營共同結陣,再往右邊依次是大同軍右翼營、遊兵營。
就在宣大聯軍整隊列陣,修築新的防線之時,對麵的滿洲鑲白旗、蒙古兩黃旗,也在重新列陣,最後的決戰一觸即發。
…………
天色已近未時末刻,錦州城西南女兒河、小淩河北岸的這場戰事,又有了新的變化。
原本,大明援遼王師已然占儘優勢,隻要能夠固守女兒河北岸戰線不失,堅持到天黑雙方必然罷兵休戰,那時再挖壕修牆,進一步鞏固防線,解錦圍並非難事。
可白廣恩的薊鎮軍馬卻未能抵住奴賊虜騎攻打,真的是“千裡之堤,潰於蟻穴”啊!
清國鄭親王濟爾哈朗在這一場戰事中,可是為清國立下大功一件,正是他能夠置馬科的山海軍於不顧,而集中優勢的精銳虜騎,全力突破明軍薊鎮白廣恩的防線。
從而領大軍南渡女兒河,這一招還真是出其不意,打了明軍一個措手不及,幾乎將女兒河南岸明軍防線一舉襲破。
濟爾哈朗差一點,就徹底粉碎了明軍渡河北上的軍事計劃!
他渡過女兒河後立刻分兵兩路,趁明軍還沒有反應過來,未能建立有效防線的情況下,將戰果擴至最大。
濟爾哈朗先是親領鑲藍旗主力虜騎,向西擊退密雲總兵唐通的兵馬,奪回了雙子山,接著又將唐通所部密雲軍兵馬,逼入女兒河南岸的乳峰山崖道之中。
他絲毫沒有耽誤軍機,仍然命杜度領本部兵馬堵在乳峰山崖道口,防備唐通突然殺回。
而他自己則率領鑲藍旗精銳,轉而向東疾馳,不一會便即追上滿洲正紅旗碩託所部,他們一舉攻破山海鎮總兵馬科在南岸軍營。
此後,鑲藍旗和正紅旗並未回師北岸,前去幫助吳賴的蒙古正藍旗攻打馬科,而是繼續向東掃蕩女兒河南岸的明軍。
雖然濟爾哈朗來得突然,且明軍在女兒河南岸老營留守的兵力又少,且以老弱居多,但薊遼總督洪承疇也是反應迅速。
當然,這一切都得益於遼東巡撫邱民仰的報信及時。
遼東巡撫邱民仰在濟爾哈朗率虜騎過河時,便自知難於抵擋,當下就率領數百親軍往東急退,一路布置防務,並將清軍渡河的信息及時報送給洪承疇。
此時,明軍確實是萬分危急,大軍主力都在女兒河北岸與奴賊激戰,先不說受限於浮橋的寬度與數量,難於迅速調回。
就算能浮橋數量足夠,且都十分寬廣易行,可此時調北岸兵馬回援,若是與其對戰的虜騎趁勢追來,又當如何?
而在薊遼總督洪承疇接到信息之際,他身邊能夠調用的兵馬隻餘督標營,雖然在鬆山城中還有過萬大軍,但不說他們還要固守城池,且距離遙遠,也是遠水難救近火。
可情勢危急,總不能眼看著援遼大軍全線潰敗,洪承疇無奈之下,隻能親率督標營在女兒河與西石門口處,緊急建立一道防線。
洪承疇畢竟是薊遼總督,有他親臨戰陣做表率,督標營近萬將士也是奮勇殺奴,這才堪堪抵住濟爾哈朗的奇襲。
目前,洪承疇也隻能固守這道防線,阻止濟爾哈朗繼續往東攻打,護住寧遠團練總兵吳三桂和曹變蛟的後方營地。
至於白廣恩、唐通、馬科等人在女兒河南岸的營地,他已經無暇顧及,隻能讓他們聽天由命了。
好在,渡河南來的鑲藍旗與正紅旗清軍,也已激戰半日,本就饑疲交加,原以為可以一路勢如破竹,這才鼓起餘勇奮力衝殺。
而今受阻於洪承疇的督標營,雙方激烈廝殺一場,未能有所突破,清軍其實也已無力再戰。
鑒於目前情勢,濟爾哈朗隻得留碩託的正紅旗韃子,繼續駐紮女兒河南岸,牽製洪承疇的督標營,威脅明軍後方防線。
而他自己則率領滿洲鑲藍旗的韃子,回到白廣恩駐地營區,通過浮橋再次渡河北上,回援蒙古正藍旗對戰馬科所部明軍。
直到此時,女兒河一線明軍的後方才算安定下來,雖然唐通、白廣恩、馬科等幾位總兵的營區被虜騎攻破焚毀,但至少護住了吳三桂寧遠軍的後方。
…………
可此時的女兒河北岸,明軍卻從占據優勢,而轉入劣勢。
山海關總兵馬科在與清軍對戰過程中,可謂是占儘優勢,他這裡除了漢軍外,就隻有蒙古正藍旗固山額真吳賴的數千虜騎。
而馬科與察院王之楨標營兵馬過萬,更何況在初期還有前屯衛總兵王廷臣的兵馬助戰,即使後麵王廷臣所部被調派,往東支援寧遠軍後,馬科這邊也仍然占有很大優勢。
不過,馬科與王之楨對戰清軍,雖然處於優勢的一方,卻也無法將清軍擊敗擊潰,雙方仍是一直處於拉鋸僵持之中。
可變故也來得太過突然,正與清軍激戰的馬科忽聞急報,女兒河南岸自己大營方向,竟是火光衝天而起,一時間軍心大亂,各人紛紛擔憂後路被斷。
繼而,便有逃出來的山海鎮官兵來報,竟有一支韃子精騎出現在女兒河南岸,奇襲了馬科的山海鎮大營。
經過一番詢問,當馬科得知韃子竟然是從西麵殺過來,不由怒罵起白廣恩和唐通,直言他們二人儘是廢物,連自家防線都守不住。
雖然,馬科一時無法準確判斷,清軍到底是從誰的防線突破過來,但自己西麵就隻有他們二人防區,定必是他們其中一個無疑。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山海鎮軍心慌亂,士氣頓時低迷起來,這還是馬科極力彈壓之下,若不然,恐怕山海鎮將士早就潰逃而去了。
最後,擔心被奴賊前後夾擊的馬科,竟主動領軍向東退卻,追隨前屯衛總兵王廷臣的腳步,去尋找寧遠吳三桂所部明軍,想要與他們彙合一處,共同抵禦奴賊的攻打。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