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孫堅知道自己要到汜水關來攔截他,那麼對方的軍隊此刻恐怕不會再從這個方向離開長安一帶。但除此之外,還有其他離開長安的通道嗎?袁紹可不認為孫堅會向西行進,去找董卓的晦氣。畢竟他現在得了玉璽,恐怕最先做的事情便是儘早趕回長沙,將玉璽好好的珍藏起來。
這孫堅恐怕是想在長安這一帶躲起來,等到自己離開汜水關之後再伺機逃走吧!有了如是想法之後,袁紹便暗自決定在汜水關死守,務必將孫堅給攔截下來。
忽然,跟隨在袁紹身邊的謀士許攸說道:“主公,屬下覺得孫堅可能已經離開了長安一帶,並且已經出了汜水關地界。我們現在守著汜水關也沒有任何價值。”
袁紹一愣,說道:“子遠為何會如此認為?”
許攸說道:“主公應當也聽說過夜天已經將長安城周邊縣城收複,在這次征討董卓之戰中,會如何安排?”
袁紹不明白許攸為何會將孫堅的事情扯到項天身上,不過還是很乾脆的說道:“這還用說,自然是建立傳送線路,將長安城周邊給封鎖或者運用起來……”說到這裡,袁紹忽然明白了一些,道:“你的意思是說,孫堅借助傳送,已經離開了長安城地界?”
許攸很是淡定的點了點頭,袁紹恨恨的道:“這夜天豈敢如此做?”
許攸卻歎了一口氣道:“主公想得太多了,從之前糧草的事情我們便能看出,孫堅與陽光的交情不淺,若是孫堅向陽光借用一下艦船,料想那陽光也不會推辭。以屬下之見,很可能孫堅並沒有告訴夜天關於玉璽之事,夜天也是被蒙在鼓裡的。”
袁紹頓時皺起了眉頭,如果孫堅真的從水路離開了汜水關,要想在將其攔下,已經是不太可能的了。
許攸或許是看出了袁紹的憂心,建議道:“主公,以屬下之見,這玉璽之事當是天下人之共事!若孫堅真的逃回長沙,主公大可發動長沙周圍的各路諸侯共同征討孫堅,此事可定矣!”
袁紹沉思一陣,或許這也是唯一的辦法吧!誰讓自己所在的冀州距離長沙較遠,鞭長莫及啊!
當即袁紹便修書一封,發給了荊州刺史劉表,信中稱孫堅盜取了皇室重寶傳國玉璽,謀反之心不言而喻,望其儘快起兵征討,奪回玉璽。
隨後,袁紹便率領著大軍開始朝長安城趕去。
此時的長安城外卻已經是亂作一團,起因便是兗州刺史劉岱因軍中糧草不足,而管糧草的袁紹又跑去攔截孫堅去了,於是便向東郡太守喬瑁借糧,然而,這戰亂之中,糧草的重要姓誰人不知啊!因此喬瑁很乾脆的拒絕了劉岱的借糧之詞。
但劉岱卻是一個心眼狹窄之人,對於喬瑁的拒絕心生仇隙,當天夜裡就率兵攻入了喬瑁的營中。
毫無絲毫防備之心的喬瑁哪能抵擋劉岱?幾乎沒有費多少力氣,喬瑁就被劉岱大軍斬殺於營帳之中。劉岱也趁機收編了喬瑁的軍隊。
劉岱在收編了喬瑁的軍隊後,卻也不好意思在長安城外繼續呆著,立刻整頓兵馬,經虎牢關返回兗州去了。
雖然劉岱走了,但這件事情的影響卻在各路諸侯中迅速蔓延,相互猜忌著對方會不會攻打自己,疑神疑鬼之下,各自之間的關係越來越疏遠,生怕自己好處沒撈到,反而落了個身死的下場。
一些諸侯不願在這裡耗著,也生起了離開長安城的決定!不過在離開的時候,做點什麼事情,就沒有人能知道了
當袁紹趕回長安城外的時候,長安城外的諸侯便隻剩下三路了,分彆是陶謙、袁術和韓馥。
這時候,袁紹又何嘗不知道自己的討董計劃可能失敗,長安城就在眼前,董賊尚在,天子還在繼續受著磨難,甚至可以說,討伐董卓之戰簡直就是一事無成。
當然,現在袁紹也沒有想著要救出天子,而是覺得這些諸侯居然如此不聽自己號令,如果自己也就這樣灰溜溜的回去了,豈不是讓他這個盟主很沒有麵子?更何況,自己攻破虎牢關之後,還未撈到好處呢!就此離開,確實心有不甘,因此袁紹決定先繼續在長安城外駐紮下來。
曹操和袁紹他們分開之後,便率領著麾下近五百萬大軍來到長安城西側,他對於目前董卓殘軍的規模可謂是非常熟悉,其實不熟悉也不可能,畢竟在有玩家參與的情況下,任何軍事部署要想做到完全保密,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當然,除了玩家給曹操提供的消息之外,曹操自身也有獲得消息的途徑,作為一個有著遠大理想的一方諸侯,又怎能沒有自身的情報獲取方式呢?當然,也正因為曹操擁有自己的情報獲取途徑,才使得他並不會完全相信其他異人的話。
由於董卓已經在長安城部署了兩天,大量的百姓被董卓趕出了城,現在在長安城的西邊到處都是流民,曹操想要直接進攻也不可能,除非將這些流民疏散。
董卓發現用百姓作為第一道防禦線,能夠很大程度上阻滯諸侯進攻之後,接下來的時間,又有大量的長安城百姓被趕了出來。
曹操和袁紹他們麵對這些流民都沒有辦法,畢竟他們現在的糧草有限,如果去救濟這些流民的話,接下來的戰鬥也沒有辦法再繼續,如果不把這些流民驅散,他們也沒有辦法進攻長安城,一時間又陷入了僵持之中。,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