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既去,劉備亦將遠遁山林,不再過問天下之事!”
徐庶心中激蕩,雖不知劉備之言是真是假,但還是出言安撫道。
“某所以與使君共圖王霸之業,乃看重使君有明主之風,今以老母之故,方寸亂矣,縱使在此,亦無益處事。使君彆求高賢輔佐,共圖大業便是,何便灰心如此?”
“天下高賢,無有出先生右者。先生離走,備時運儘去,還有何心圖謀大業!”
“某不過樗櫟庸材,何敢當此重譽!”
徐庶微微露出痛苦之色,雙目一閉,淚水直流。劉備亦在旁痛哭。四周將士見情景悲涼,亦紛紛哭泣。
忽然間,徐庶心中想起一人,既是告道。
“此間有一奇士,乃我之師弟,此人有絕頂之智,隻在襄陽城外二十裡隆中。使君何不求之?”
“敢煩元直為備請來相見。”
劉備聽言大喜,遂執禮求道。徐庶微微搖頭,無比慎重地又言。
“此人乃曠世之才,使君當親往求之。若得此人,無異周得呂望、漢得張良也。使君王霸之業,何圖不成!”
“此人比先生才德何如?”
“以某比之,譬猶駑馬並麒麟、寒鴉配鸞鳳耳,此人勝我百倍不止。若論治國用人,行兵打戰,出謀畫策,天下之大,卻無人能出他之左右!!!”
“這等絕世大賢,我竟不知!?先生可否告之姓名?”
“此人乃琅琊陽都人,覆姓諸葛,名亮,字孔明,乃漢司隸校尉諸葛豐之後。其所居之地有一岡,名臥龍岡,因自號為臥龍先生。此人乃絕代奇才,智多勝妖,無人能及,使君急宜枉駕見之。若此人肯相輔佐,何愁天下不定,霸業不成!?”
劉備聽得臉色連變,這諸葛亮得徐庶如此盛讚,其才能必定驚豔超俗。隨即劉備還快又想到,昔日司馬徽曾有一言,立馬向徐庶問道。
“昔水鏡先生曾與備言,臥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此人如此了得,今所雲莫非即是臥龍、鳳雛兩者之一?”
“鳳雛乃襄陽龐士元也。伏龍正是諸葛孔明。”
徐庶豈會不知其中所指,當即告之說道。
劉備心中踴躍不止,大喜而道。
“今日方知伏龍、鳳雛之語。何期大賢隻在目前,我卻不知!非先生言,備有眼如盲也!”之後,劉備和徐庶再是談言一陣,徐庶便是辭去。劉備亦不再相送,眺望其背影遠去方歸。
徐庶臨彆告言,推薦臥龍諸葛亮。自從劉備從司馬徽那裡聽言,臥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一直對這兩人,迫切欲求。
於是,劉備當下放下一切事務,準備去見那才可平定天下的臥龍諸葛亮。
卻說徐庶辭彆了劉備,直往洛陽趕去。就在路途之間,忽有一隊人馬從路旁衝出,攔住去路。徐庶臉色一驚,遂將手放在腰間劍柄之上。徐庶曾學過劍術,武藝亦是不俗,一般宵小之輩,並非他的對手。
“不知明公可是徐元直呼?”
徐庶眼眸一眯,還以為是曹操派人迎接之人,頓時臉色冷淡了幾分。忽然在那隊人馬中,有一身穿青色錦袍,與徐庶竟有幾分相似的男子走出。徐庶一望那人,頓時大驚,失聲呼道。
“康弟!?”
此人正是徐庶之弟徐康。徐康拱手執禮,帶著一抹輕笑。
“嗬嗬,大哥彆來無恙。
徐庶一見徐康,連忙下馬,滿臉喜色一把抓住徐康雙臂,哈哈笑道。
“哈哈哈哈哈!!!康弟!!真的是你!!我曾聽聞你數年前患了一場大病,幾乎一命嗚呼,終日臥病在床,難以行走。哥哥我為你尋遍天下奇藥,托人送回家中,但是母親回書說你已病入膏肓。哥哥還以為你難以支撐,數次曾回潁川看望。可惜都被官府認出,無奈退走。如今看你臉色紅潤,精神奕奕,身體結實。難道你的病已是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