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士謀!
隨著一部部荊州兵馬不斷趕來,原本一麵倒的戰況有所回轉,兩軍劇烈混殺。郭嘉引兵趕至,速觀戰況,立即派兩隊兵馬趕去命令典韋、許褚,目的達成,不必過多糾纏,就此撤去。
典韋、許褚聽令,且戰且退,徐徐退回自軍大部兵馬陣內。張飛欲要死殺不放,卻被潘鳳阻住。原來潘鳳見張飛身上有不少血口,唯恐張飛一時逞強,有所損失。潘鳳、張飛並無追殺過來,典韋、許褚遂引兵撤離。
直到次日黎明時分,兩軍各自撤走。一場毫無預兆的大雨,忽然下落,將山上的大火迅速熄滅。
張飛敗了一陣,且失了營寨,若非潘鳳及時所救,隻怕已被典韋、許褚聯手所殺。話說,潘鳳、張飛收兵趕回襄陽城下。諸葛亮乘一小車,荊州諸將,皆立於諸葛亮身後,冒著大雨早在城門下等候許久。
張飛見諸葛亮不動聲色,自知有錯,連忙下馬,單膝跪地向諸葛亮請罪道。
“飛不聽軍師之勸,故中賊軍奸計,以致營寨有失。飛自知罪該萬死,不敢推脫,任憑軍師處置!”
諸葛亮聽言,喜怒不表露於色,皓目默然地望著張飛,忽然大喝道。
“左右,呈上主公劍印!!!”
少頃,兵士將劍印遞來。諸葛亮手指劍印,凝聲而道。
“主公入川,將劍印交付於我,明言若有不聽我法號者,皆斬!三將軍,你可服哉!?”
諸葛亮此言一落,潘鳳急下馬趕來勸道。
“軍師且慢!我家三弟確有死罪,不過我等兄弟三人,於桃園結義,立下誓言,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倘若三弟有失,你教我與兄長如何獨活!?還望軍師且饒他一命,讓其戴罪立功!”
諸葛亮目光冰冷,好似毫無一絲感情,冷酷而道。
“我受主公之命,統領三軍,軍法令出,賞罰之行,當應公正嚴明。若有所庇護,軍心必亂,眾皆不服!莫要再說,罰當速行,倘若主公怪責,我願受重罰!”
諸葛亮喝畢,揮劍望張飛就欲劈去。就在此時,蒼穹上數道雷霆暴落,劈落在地,嘭嘭嘭的數聲暴響,雷光閃耀,狂風襲來。諸葛亮大受驚嚇,幾乎墜倒,還好數員將校急來扶住。
潘鳳見狀急與諸葛亮勸道。
“軍師且聽我一言。我等兄弟三人,曾遇一奇異相者。相者觀三弟命相,言他乃雷公之子,乃是帝王福將,斬之不利!還望軍師三思!”
諸葛亮皓目一眯,卻是不信。潘鳳急向糜竺、糜芳投去眼色,兩人心神領會,急向諸葛亮齊言而道。
“二將軍並無亂做誑語。我等亦曾聽主公有言,三將軍乃雷公之子,是他命中福將!相者之言,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還望軍師三思!”
糜竺、糜芳話畢,荊州諸將亦紛紛來勸。諸葛亮見戲份已足,故作惱怒,劍指張飛喝道。
“若非看在眾人麵皮,今日必斬於你!!!日後你若再有所犯,兩罪並罰!!!”
諸葛亮喝畢,遂忿然離去,臉上還有幾分驚恐之色,好似因剛才那一幕雷霆劈地的異景,而有所驚嚇。
張飛幸逃一劫,諸葛亮執法嚴明,荊州諸將看在眼裡,皆暗記在心。同時,在荊州諸將內,一員將校細細望著,嘴角忽翹起一絲冷笑。此人名叫林一吉,乃曹操早前暗布於荊州內的一顆棋子,林一吉得曹操暗中所助,很快便得到劉表的重用,成為一員馬軍都尉。
少時,荊州諸將各回襄陽,林一吉眼色陰鷙,速速趕回城內府中後,速命一員心腹將士,尋機將諸葛亮今日幾乎斬殺張飛之事報之郭嘉。
當夜,雨勢漸顯細小。一隊曹兵快騎,借著夜色雨幕隱秘,趕到襄陽城下數裡之外,一員兵士以聲做雀鳴之聲,啼鳴三聲。
不一時,在襄陽城上一道黑影飛出,咻地射落在地。一名曹兵迅速拍馬衝出,趕去一看,正是一根箭矢,箭矢上插有一封密信。那曹兵拔了箭矢,立即趕回隊中,回去寨內稟報。
原來郭嘉心想張飛昨夜失了營寨,以諸葛亮的脾性必會重罰,故而派人趕來一探情報。而城上發箭者,正是林一吉的心腹兵士。
卻說那隊曹兵趕至營寨稟報,郭嘉取了密信觀望,看了數番,遂向帳下程昱具告信中內容,然後問道。
“依程公之見,這諸葛亮欲殺張飛之事,可是真實?”
程昱眯了眯言,沉吟一陣,謹慎分析道。
“這張翼德雖是大耳賊結義兄弟,但諸葛孔明治軍嚴明,六親不認,有失變通。而且某曾聽聞,諸葛孔明專研各種奇門外道,對神鬼命相之事亦頗有研究。故而有所忌憚。依某之見,此事確有可能。”
郭嘉聽言沉吟一陣,一雙亮麗的皓目爍爍發光,嘴角緩緩翹起一絲放da
g不羈的笑容言道。
“倘若如此,諸葛孔明與張翼德有所空隙,我軍正好趁此而入,伺機破之!”
程昱聽言,眉頭不覺皺起,凝聲問道。
“哦?貞侯此話怎講?縱使諸葛孔明與張翼德反目成仇,但兩人皆是大耳賊心腹之人,絕不可能倒戈於我軍。我軍又從何由此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