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士謀!
“主公何以見得?”
“你這浪子不得瞞孤。若你無計,豈會這般優哉遊哉?”
曹操板著臉色,故裝怒色而道。郭嘉笑容聲濃,緩緩而道。
“嘉確有計也。周公瑾雖是才高八鬥,智謀百出,可謂是當今世上數一數二的風流人物,可此人卻有一個致命的缺點,隻要由此破之,吳兵必敗無疑!!”
曹操一聽,眉頭一縱,甚是驚訝地問道。
“哦?周公瑾此人才智可堪比昔年項籍麾下亞父‘範增’。如此人物,竟有缺耶?”
郭嘉聽了,又是一笑,不慌不忙地說道。
“周公瑾此人才智雖高,但卻心胸狹窄,但若痛恨一人,必定竭斯底裡而報之。昔年主公於下邳城下射殺孫伯符。至此周公瑾對主公恨之入骨,無時無刻不欲要急切複仇。天欲要人亡,必先令其瘋狂。周公瑾急切複仇,必定空檔百出,主公隻需由此而破,何愁不能殺退吳賊!?”
曹操聽言,頓時明悟過來,大笑不止。郭嘉先教計如此如此。曹操依計行事,遂傳令教各處皆拔寨而起。當有細作報往孫權,說曹操退兵了。孫權一聽,卻是毫無喜色,反而帶有幾分憂慮,躊躇而道。
“曹操前不久得之大勝,銳氣正盛,反顧撤軍。所謂事出反常必有妖也。依孤來看,曹操此舉必有大謀,不可輕動。”
此時,在旁側的淩統一聽,麵色一寒,急言道。
“主公不必多慮。彼軍此必因來時倉促,又以為可得陳城補給。哪知我軍卻早一步奪了陳城。曹操料之不及,如今糧儘而回,如此良機,如何不追?”
淩統話音剛落,呂蒙便立即反駁道。
“此言差矣。此乃魏國腹地,曹操縱使糧儘,亦可隨時得之補給,安肯便走?我料彼必見我軍連日不戰,故作此計引誘。可令人遠遠哨之。”
呂蒙之言,卻合孫權心意。孫權神色沉著,頷首而道。
“子明所言是理。可教軍士速探。”
淩統聽之大急,急呼道。
“若有怠慢,錯失良機,悔不及也。還望主公三思!!”
淩統說罷,又急投眼望向周瑜。哪知一直主張出戰的周瑜,此時卻是沉著臉色,閉口不言。孫權見周瑜並無發言,暗想他必定亦認同呂蒙的主意,心裡一定,遂向淩統喝叱道。
“曹老賊詭計多端,萬不可輕率而動!!孤心意已絕,不得再議!!!”
孫權此言一出,淩統雖是急躁,但卻不敢再言。
卻說另一邊,魏軍徐徐而退。曹操見吳兵並無中計,發兵來追,竟還哈哈一笑,與郭嘉笑道。
“看來奉孝此番卻是輕視了那周公瑾。”
郭嘉聞言,搖首一笑,淡淡道。
“主公不必急躁,且徐徐誘之。”
當了夜裡初更,吳軍斥候探知,來見孫權,回報說。
“曹操離此三十裡下寨。”
孫權聞言,心裡一定,與眾人謂道。
“孤料老賊果不走。且堅守城池,不可輕進。”
時後住了旬日,魏軍一直毫無動靜,絕無音信,亦不見魏將前搦戰。孫權心疑,遂又召集一眾文武商議。呂蒙勸說,再令人哨探,看其虛實。孫權從之,再發斥候打探。到了夜裡,斥候回報說,魏兵已起營去了。
眾人聞之大驚。孫權心裡驚疑,速望向周瑜。周瑜卻仍舊沉色不言。此時,呂蒙走出說道。
“此中必有陰謀。主公勿慮。蒙願前往一探,一探虛實。”
呂蒙話音剛落,這將近半月,惜字如金的周瑜忽然張開了口說道。
“子明若去,瑜願隨往之。”
呂蒙聞言,臉色微微一變。孫權見周瑜終於有所動靜,大喜,遂教兩人同去。周瑜與呂蒙,乃更換衣服,雜在軍中,親自來看。周瑜、呂蒙趁著夜色,徑直趕路,到了魏軍營寨外五六裡的一處高坡。周瑜見魏軍寨內,燈火通明,到了三更時分,兵士仍行色慌促。周瑜見了,看望一陣,心中似有所想。到了次日平明,周瑜、呂蒙歸來,來報孫權。周瑜依舊沉默不言,呂蒙則告說道。
“蒙等昨夜探尋,果見魏兵又退三十裡下寨。但蒙細細觀之,寨外樹林茂密,周圍地勢險峻,四下難以通路。蒙料彼軍必有埋伏,萬萬不可追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