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士謀!
司馬懿聽後,甚是失望,搖了搖首,默默而道。
“若是你二弟在此,定會不假思索,便答東福之戰。師兒你聽著,此下陛下已決意向吳縣起兵攻伐。而我軍前往東福,乃是抵禦陸伯言的大軍,以保陛下後方無患。
倘若陸伯言大軍攻破東福,便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長驅大進,襲擊陛下軍後。即時,孫仲謀再趁勢出兵。陛下必敗無疑!!因此,東福能否把守,方才當下最為緊要之事,此戰正因隻可勝不可敗,為父方才勸陛下,教行軍大小將校立以軍令狀,斷眾人後撤之心,與陸伯言拚死到底!!
師兒呐,師兒。你處事還是欠缺冷靜,日後若為父不在,你定要多多聽從你二弟之見,如此司馬家複興有望矣。”
司馬師聞言,不禁渾身抖顫,淚水又再次破眶而出,哽咽而道。
“吉人自有天相。臨行前,昭弟曾為父親卜過一卦。昭弟有言,卦象所指,父親此番必會建立大功,封侯拜將。昭弟卜卦素來精準,父親不必憂心!”
司馬懿聽了,臉色一變,想起他那次子司馬昭,眼中不由迸射陣陣璀璨的光芒,心中腹誹道。
“看來昭兒已無對我無怨矣。張春華啊,張春華,孩兒還是向著我這個父親的!”
對於司馬昭的卜卦,似乎就連司馬懿亦是極為相信,臉上的憂慮頓時消去大半。之後,司馬懿與司馬師悉悉吩咐。司馬師將其父所言,一一謹記在心,方才告退而去。
將近到了黃昏時候,為了儘快趕到東福,整備戰事。張頜、司馬懿與曹操告彆後,連夜起軍望東福進發。直到了次日平明時分,張頜軍來到東福,忽有細作來報,在城外十數處,正有一彪人馬迅速趕來。張頜聞言,臉色一變,心中暗暗慶幸,昨日聽從了司馬懿之諫,趁早出發,否則恐怕此時,東福已被陸伯言麾下兵馬所占。張頜速與司馬懿商議。司馬懿聽聞此報,眼光晶亮,與張頜教道如此如此。張頜聽言,立馬教軍士偃息旗鼓,埋伏於城上。另一邊,且說全琮領命,率領三千兵馬為先鋒,來奪東福城。全琮一路火速前進,卻無料到,張頜的大軍早他一步趕到了東福城。全琮脾性急躁,亦無派斥候前去探索,當下直趕到東福城下,大叫喝道。
“我乃東吳虎威校尉,全子璜也!!城上魏寇聽著,快快把城門打開,否則這彈丸之地,不需半刻,我麾下三千精兵,便能攻破,到那時必教你等死無葬身之地!!”
全琮喝畢,城上忽地衝出數百軍士,人叢中一魏將走出,疾聲喝道。
“休要攻城,我等獻了!!”
那魏將說罷,立馬教軍士打開城門。須臾,在一陣轟鳴聲下,城門大開。全琮臉色大喜,正欲縱馬而去。就在此時,全琮身旁一員將士疾聲喝道。
“將軍且慢,魏人素來治軍嚴明,處罰嚴厲。城上魏人,尚未作戰,便投誠來獻,恐是詐也。更兼來前,右將軍曾有吩咐,要觀其虛實,方可進取。還望將軍,三思而後行!!”
全琮聞言,眉頭一皺,轉眼望去。正見那喝話之將,乃是呂岱,此人原係廣陵海陵人,字定公,頗為勇猛,深熟兵法,本為郡縣吏,因避荊州之亂而南渡,入仕東吳。受孫權賞識,此下在陸遜手下擔任副官之職。陸遜深知全琮脾性急躁,故命呂岱為副將,一同前來東福。
全琮聽了,冷哼一聲,與呂岱說道。
“據前番細作所探,東福小城隻有數百魏人把守,縱然有詐,何足俱哉!?”
呂岱聞言,臉色一急,急忙說道。
“將軍且慢。東福雖小,卻是兵家必爭之地,若是曹老賊見我軍擊破張儁乂的兵馬,為提防我軍長驅大進,先於東福布與重兵,倘之若何!!?”
“哼!如此瞻前顧後,如何成得了大事。你若有顧慮,我便先派一撥人馬前去一探!!若無此事,你便少給本將軍胡謅難纏!!”
全琮以為呂岱膽小怕事,眼中露出些許睥睨之色。呂岱麵色肅然,微微頷首,頷首應道。
“如此最好。末將一心為公,還望將軍莫要介懷!”
全琮麵容一抽,壓住怒火,遂令身後一將,引一隊數十兵馬,前往城內去探。那吳將應了一聲,拱手領命,即引兵疾去。眼見那隊人馬快到城門,忽然間,喊殺聲大作,城上猝然人頭湧湧,密密麻麻一片都是魏兵的弓弩手。司馬懿一聲令下,萬箭齊發。霎時間,箭雨鋪天蓋地籠罩射落。那到城門下的吳兵隊伍,儘被射死。全琮大驚失色,急眼看去,眼前儘是箭矢,連忙下意識地把起大刀,急忙亂砍。前頭許多吳兵都是反應不及,紛紛被射殺。箭潮過後,呂岱先是穩住慌色,急忙大喝撤軍。呂岱令聲一下,後頭的吳兵隊伍,早已嚇得心驚膽戰,拔腿就跑。就在此時,城內忽地響起一陣陣馬蹄聲、兵戈震da
g聲等雜亂巨響,隻見張頜縱馬挺槍,倏然衝出,厲聲喝道。
“吳賊!!張儁乂在此!!休想要逃!!”
張頜渾身殺氣騰騰,策馬奔馳,宛如一道閃電。全琮心頭已亂,眼下看見張頜率兵殺來,頓時驚慌失措,勒馬就逃。張頜把槍一招,引兵迤邐掩殺。吳軍一片混亂,丟盔棄甲,各自奔逃,逃之不及的吳兵,儘被所擒。張頜坐下馬匹,乃是一匹千裡龍駒,刹地突入亂軍之內,手中長槍舞得密不透風,左突右衝,無人敢擋,如入無人之境。說時遲那時快,張頜已然殺到了中軍,看見不遠處的全琮,獅目頓時迸射ji
g光,青炎狂獅相勢霍然顯現,厲聲喝道。
“全子璜,納命來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