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之如歌歲月!
“每個人都有一個金色的少年時代。本單元的課文,有的寫童年趣事,有的記述少年讀書生活,有的展示少年立誌成才的道路,都是說的真話,抒的真情。這些課文,字字句句撥動著你的心弦,你一定會受到感染,珍惜人生最可寶貴的金色年華。”
這是語文課本第二單元“金色年華”的開篇,也是胡老師讓大家集體朗讀的一段話。
大家讀完後,幾乎都沒有什麼感覺,方維卻是感慨萬千。小時候不懂啊,這金色的年華就在懵懵懂懂中過去了,稍微長大後回想少年時光時雖然想不到多少具體的事情,但是一想就有種眼淚要流下來的感覺。
韶光易逝,年華不再,落花有意,流水無情,不舍晝夜。
方維同時也感激著上天給了他再一次機會,讓他回到這金色年華,再次重溫。
胡老師在這朗朗書聲中也受到了觸動,不過並沒有表現出來,看著底下的學生們,真是年輕!不由感歎年輕真好啊!
胡老師沒有按照課本上的文章排序走,而是按照自己的課程設計,第二單元第一章從田曉菲的《十三歲的際遇》開始。
“本文作者田曉菲13歲的時候就被北大破格錄取了,這篇文章是她為了紀念北大九十周年校慶而寫。那時她才16歲,已經是大三的老生了。她是如何與北大結緣的呢?北大帶給她怎樣的影響呢?她又想對北大說些什麼呢?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田曉菲的《十三歲的際遇》。
”
“大家先帶著這幾個問題把全文朗讀一遍。”胡老師從講台上下來在過道之間走動著,看著學生的同時也朗讀著課文,回味著課文,同時也回憶著青春。
“我從未懷疑過我要成為北大的學生。那份稚氣十足的自信,似乎預示了一段奇妙的塵緣。”儘管方維仍然記得這篇文章,但是當他再次讀到這句話時的感覺完全是不一樣的。
小時候,大家知道的大學似乎隻有北大和清華兩所高校,一旦有人調侃孩子,似乎隻有這固定的一句話“長大後是去上清華還是北大?”
孩子就因為這兩所學校選哪一所糾結了,是去清華還是北大?
十幾年後這個問題就風靡網絡了,因為事實證明,當年想多了……
如果放在前世,方維讀過去也就算了,但是現在,方維還是有一定底氣的,至少他覺得通過6年的努力,北大或者清華並不是夢。
雖然方維前世讀的國字頭開頭的大學,還是部屬院校,可是在農村並不為人們所知,他們認可的可能就是北大和清華了。方維記得有一年鎮上有一個人考上了南大,在全鎮造成了轟動,多少年來隻出了這一個名校的大學生。
方維並不是那種非常聰明的人,不過通過努力,未來可期。
方維繼續讀著。
“我不僅為北大感到驕傲,也要讓北大為我感到自豪。”
這是最著名的一句話了,也是老師們對於學生最老生常談的話了。
“有時,我特彆願意靜靜地站在圖書館閱覽室的門口,看那些伏案讀書者專注而入迷的神情;也願意一邊走向第三教學樓,一邊聽身旁經過的人高聲爭論著什麼問題——吸引我的,往往不是他們爭辯的題目,而是北大人特有的敏感,學生特有的純潔,言談的犀利與機智,精神狀態的生機勃勃;更願意站在廣告欄前,一張一張細
細地讀那些五顏六色的海報,為的是永不厭倦地重溫北大清新自由的氣氛。”
……
“哦,北大,北大,你委於我心的實在是太多,太多。因此,當有人問我大學兩年收獲了什麼又失落了什麼的時候,你叫我怎能以輕巧的“得失”二字,來衡量這因浸透了汗水、淚水與歡笑而格外充實的時光?”
……
“我隻要像當初一樣,在老朋友般的三十五樓下小立片刻,那麼我相信,所有逝去的歲月都會重新開花結果,所有往昔的夢幻都會再現,我將不顧頭上蒼蒼的白發,再次像個十六歲的女孩那樣,輕依在你湖光塔影的胸前……”
方維細細品味著、欣賞著,很難想象這是一個不滿16歲的小姑娘寫的文章。
方維今年正好十三歲了,田曉菲在十三歲時遇到了北大,那麼他自己十三歲時呢?
方維抬頭看向天花板,羨慕田曉菲,即使自己重生一次也根本做不到她這樣,人與人之間果然不能比。
“不,能夠重生已經是上天給我最大的際遇了,在我十三歲的時候,與田曉菲一樣,迎來了自己的際遇!”方維讀完文章後沉浸其中有些著相了,不過一會兒想明白了就恢複了清明。
“有這樣的際遇已經是人生中最大的財富了,還是回歸本心,做回自己吧。”
這時,胡老師看大家讀得差不多了,就鼓了鼓掌,讓大家安靜下來,開始講課。
“大家讀完課文應該對於文章有一定的了解了吧,那麼之前提的問題我現在就不問了,我們在課堂中慢慢開始。”
“我覺得我還是有必要介紹一下作者,文中提到的就不說了。她在大學畢業後,又讀了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立大學,獲得英國文學碩士學位,後來又去了哈佛大學,獲得了比較文學博士學位,成為哈佛大學曆史上最年輕的博士生,現任教於哈佛大學東亞係。”
“說些題外話啊,你們中間以後要是能出個上清華北大的就是我一生的驕傲了!”
胡老師絲毫不知道沒有多少年後,這句題外話就在方維的身上實現了!
“下麵請大家再次閱讀課文,讀完後我開始就前麵的問題找人提問了,大家可以讀慢點,慢慢體會作者對於北大的感情,等會兒我會找另一位北大學子談論北大的話來讓大家側麵了解一下北大!”胡老師再次頒布了任務。
琅琅的讀書聲再次響徹課堂。
大家邊讀邊畫一些重要的句子,心思全放在問題上了,老師提問時能答出來就行了,還體會啥感情,不過文章寫的是真不錯。
再次安靜的課堂響起了胡老師說話的聲音,學生的回答並不是讓他特彆滿意,但這就是課堂。超越學生年齡的文章,儘管是回憶青春的題材,沒有一定的閱曆是體會不全其中的感情的。
不過,得到大家認同的是,無論誰的十三歲,都是人生的開始。
十三歲,在這金色的年華,慢慢展開一幅多姿多彩,絢麗無比的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