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一串!
當燕子打電話回家時,父母已經猜出來了,這事瞞不過的。燕子堅持要送爺爺去容城一醫院,但是,父母焦慮的是,錢怎麼辦?
“錢由我想辦法,找到這個專家太不容易了。你們不知道,就是省城的人想掛他的號,天天排隊,也得等一周。人家主動到我們容城來做手術,還不是有家念我們是老鄉。彆多想了,五萬塊錢,我已經準備好了。”
她哪裡準備好了呢?先把父母穩住,自己再想辦法。五萬,隻是門檻費,最終,要達到七八萬,才算是最起碼標準。而無論燕子怎麼湊,也隻能潛到四萬多塊錢。
她找4號借了一萬塊錢,答應,爺爺手術手,她回容城找到錢就還她。
都是窮人,掙的錢都充滿著辛酸與屈辱,但是,4號還是借給了她,4號清楚,這一萬塊錢是救命的,而那個巨大的無底洞,無法保證燕子還有償還能力了。
“不急,你拿去,如果差,咱們再想辦法。”4號雖然這樣寬慰燕子,但燕子知道,她哪裡有辦法呢?她弟弟讀書,還等著她帶錢回去呢。
4號出生於大彆山下的小村莊,那一種走出大山的渴望,讓她早早出來打工。而讀書的弟弟,是全家唯一的希望。
為了多掙些錢,燕子還在上班,她隻有等到雙休,才回容城。父母已經把爺爺送到容城一醫院了,做了各種檢查,這是教授過去,開展手術的基本條件。
星期六的晚上,燕子還在上班。這幾天,各公司及老板們,正在瀟灑年終紅利,需要與各種關係人套近乎的活動,都把包廂訂滿了。
這正是掙錢的好機會,燕子知道,對爺爺病情最大的幫助,是拚命掙錢。那些不該喝的酒,喝。那些不想唱的歌,唱。那些不好意思穿的服裝,穿。想多掙點小費,說儘了好話。想多拿點提成,給領班好處。
星期天最早一班車,是早上五點半出發。燕子拖著箱子,來到傅家坡長途汽車站。她昨天晚上十二點鐘才下班,回到宿舍時,澡都沒洗,就睡了。
今天早上,匆匆洗了把臉,對還在床上的4號道了彆,拿著一包濕紙巾,就上路了。
買票上車,到了車上,用濕紙巾擦乾了臉上的臟東西,對著小鏡子,淡淡地化了個妝,然後,就在車上迷了一會。她知道,今天,她要麵臨的戰鬥,會打一整天。
她昨天在吧台,悄悄往包裡藏了一聽紅牛飲料。如果今天熬不過去了,就喝掉它。這個飲料,對喝酒後的人,或者疲憊的人,有效。
燕子趕往醫院後,看到爺爺那皮包骨頭的樣子,差點流淚。但是,她忍住了。因為,要讓爺爺的心情好起來。
爺爺雖然鼻子上插著氧氣管,但對燕子招了招手。燕子過去“爺爺,好些吧?”
“燕子,彆折騰了。我老了,不中用了,幫燕子做飯都做不動了。你掙錢不容易,不要亂花錢。你娘老子非要把我往醫院弄,你把我接回去吧?他們都聽你的。我是死是活,隻想在家裡。”
此時燕子再也控製不了自己的感情了,眼淚刷刷地流了下來。
她背過臉去,擦了擦,強作歡笑地對爺爺說到“爺爺,莫擔心錢了,我能掙錢。我工資,比爸爸當年在容鋼掙得多。況且,今天我請來了省城的大專家,是咱們的老鄉,你有救了,人家就是這方麵最厲害的人。”
爺爺擺了擺手“那得多少錢!算了,不治了,回去。我這一生,活了七十多歲,夠本了。”
“你說,全家人都聽我的呢?你就不聽話了?聽話,再不聽話,我就不理你了!”燕子假裝生氣,爺爺就再也不敢說了。
燕子找了管床的醫生,了解了具體情況。因為,醫生所說的一些專業術語,隻有燕子,才稍微知道大概意思。醫生說,按他的判斷,隻有做手術,才有可能得到好轉。但是,這種手術,容城醫生沒什麼經驗。
好在燕子請了教授過來,一般人,根本不敢動這個手。
“你跟教授是啥關係啊?你把他都請得動?”醫生好奇地問。
“老鄉關係,行了吧?”
“肯定不是,也許你們是親戚。”
“那你不照顧我們一下?”
“院長今天要來,你跟他說嘛。我一個管床醫生,有什麼權力?”
燕子是想節約錢,這是明擺著的。
當專家上來時,身上跟著一大堆人,醫院的領導也很謙虛地討好著專家。聽他們的說法,專家來,其實是為醫院呼吸科做示範教學的,以這個病例,讓本地醫生,得到現場最直觀的經驗。
這麼多人,一直找不到機會跟院長單獨說兩句。誰知道,教授卻主動跟院長談起這事。
“院長啊,這個病人,跟我是老鄉,農村人嘛,你曉得。費用方麵,你恐怕,也得表示一下吧?”
“好個好說好說,保證,護理及治療費用,我減半。藥費嘛,儘量用國產的,這沒問題吧。”
“好好好,我減半你也減半,你這個院長當得有水平。藥品這,必須要用國外的話,也得要用。必須以病情為依據。這樣,手術完了後,我開個藥單子,每一個階段該用什麼藥,大概都在單子上了,行不行?”
院長高興得直拍巴掌“哎呀,教授,你這是給我們送了一本教科書啊。不僅手術現場,我們的醫生在學習,後期病程的用藥,你都把資料留下來了,謝謝謝謝,咱們呼吸科有福氣了。”
燕子對教授充滿著感謝,隻是在此時無法表達出來。他親口要求院長優惠,院長是不可能不答應的。這種效果,比自己跪下來求院長,還要好。
教授與醫生們,先看了看爺爺的具體情況,說了些鼓信心的安慰的話來。然後,一行人,就到醫生辦公室探討病情。燕子作為唯一的家屬代表,都無法進門,隻站在門口旁聽。
什麼叫權威?什麼叫高手?那些平時在醫院很牛的醫生院長們,此時像一個小學生一樣,擠滿了醫生辦公室,聽教授來說明病情。
麵對病例,教授的態度是嚴肅的。他盯著ct片子,沒看任何人,隻是問到“這個結論,寫得不嚴謹啊,對不對?如果你不確定,你就在前麵加上懷疑兩個字。”
那邊角落一個醫生,估計是檢驗科的,忙站起來,點頭表示教授說得對。
“化驗單子出來了,你們搞了這麼多化驗,其實是沒必要的。有炎症,查血相指標就行了。利用排除法,拖延了病人時間,浪費了錢,也對診斷沒幫助,是不是?”
教授所說的排除法,就是如今醫院常用的辦法。比如,一個病人的病情,其實有經驗的醫生隻需要通過幾個指標就可以確定了。但是,許多醫生,會叫你把所有相關的檢查項都查完。有一種說法是,多開一項檢查,科室會多得一些收入。
但我們要相信,大部分醫生,尤其是公立醫院的醫生,並沒有這麼惡劣。之所以這樣做,是與近些年的醫患矛盾有關。
有的病人治療不順利甚至出現搶救過來的情況,這在醫院是正常的。畢竟,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他們的命運,總是死在醫院的。人終有一死,不管再高明的醫生,也沒辦法。這就是俗話說的醫生醫病不醫命。
但是,有的家屬,對此就會大鬨醫院,說醫院隻為判斷失誤造成的,或者是用藥失誤造成的。這些不僅影響醫院聲譽,乾擾醫院秩序,更要醫院賠一大筆錢。
衝著錢來的醫鬨,有時還有專業班子,帶點黑社會性質。前段時間,中醫院一個病人去世了,家屬本來也知道,這是個老毛病,已經到晚期了,治好的可能性極小,本想就讓人入土為安吧。
誰知道,醫院周圍就有專門搞醫鬨的人混子,找到這個家屬,要他必須鬨一鬨才有錢。但家屬拉不下這個麵子,畢竟,與醫生長期接觸,關係不算太差。
但混子的話卻讓家屬動心了。“醫生哪裡就做得到萬無一失?萬一他有些檢查有些用藥不到位,那不是可以告醫生,告醫院,說他們是醫療事故?你不懂,我懂。你不想鬨,我們幫你鬨。鬨出來的錢,咱們一人一半,怎麼樣?”
就這樣,遺體停在醫院兩天,各種鬨騰。最後,醫院為了大局,息事寧人,賠了幾十萬,才算消停。
但這事,已經被後來的公安機關介入了。這是一個專業的醫鬨團夥,已經害了好幾家醫院了。
把所有相關檢查全部過一遍,把所有結果全部排除一遍。在病曆記錄上細而又細,在用藥方麵,全而又全。病情檢查,是為了應付有可能的扯皮,所以開得多。這叫排除法,是醫生與醫院自保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