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這是我的第一份作業,在西安學的,你嘗嘗?”
燕子端上這一碗麵,一邊吃,一邊卻抽泣起來了。
“怎麼?燙了還是辣了?我做得不好?”冬子緊張起來。
燕子搖了搖頭,接過冬子遞來的紙巾插了眼淚。“都不是,冬哥,好久沒吃過家人做的麵了,在重慶,我這還是第一次吃麵。冬哥,我這是激動的,你做得太好了。這是我這一生,吃到的最好的麵。”
“這才哪跟哪裡,下次,咱們到西安玩,那裡的麵才正宗。就是重慶的小麵,也是很好吃的。我這隻是家常麵而已,你如果喜歡,我可以換好多花樣,瞧好吧,你。”
“嗯,我信。”
兩人吃過飯,收拾完畢,就出門到診所去了。剛出門,冬子意識到,燕子已經很自然地,挽著自己的胳膊了。從朋友到戀人,其實隻有一條胳膊的距離。
沈老先生,可以用那種非常標準的傳統來形容。不僅長胡須帶老花鏡,而且他穿的衣服,雖然不是長衫,卻也是傳統的布衫而紐扣,不像其它大夫,總穿白大褂。
老先生先看了看燕子的病曆,再仔細搭脈,再看舌頭眼睛,聽了聽燕子說的症狀,開始說了起來。
“哮喘沒錯,但那隻是大類。西醫說是過敏性的,我們不這樣說。肺有火,但不能隨便進行降火,不能按清肺熱的辦法來。因為這種火是虛火,要治虛先補實,固本培元,藥食雙補,才有治療的基礎。”
冬子聽得半懂不懂的,但“藥食雙補”這幾個字,他是曉得意思的。他趕快把齊老爺子發在手機上的食譜給沈先生看,沈先生看了半天,笑到“他自己都是方家,這哪有錯呢?齊經理,也算是真用心了。”
所謂方家,其實就是行家的意思。齊老爺子不僅學過中醫,也跟隨大師學過廚藝,對食療這些,相當精通了。
“我先給你開一幅方子,你一次性抓七副,每天一副熬,早、中、晚各一次,七天吃完了,再到我這裡來,依據上一次的效果,再決定下一次的治療。這一周,你按齊經理開的食譜1號來吃,會更有效果。”
燕子問到“沈先生,那我中午如果要上班,怎麼辦呢?”
冬子沒想到她會問這種問題,但沈先生在這裡,不好阻止。
“那好辦,你早上熬多一些時間,兩份的量,多的一份,倒在瓶子內,在單位中午飯後,稍一加熱,就可以喝了。”
老先生還交代了其它一些注意事項。這個病是個消耗性疾病,所以,營養得好。再一個,就是不要思慮過重,做一些快樂的事情,更有利於恢複。燕子還年輕,老先生有把握,讓她的身體治療效果很好。當然,這個治療周期比較長,最短一年,甚至兩三年也有可能。
燕子著急的樣子,老先生看到了。“你急什麼呢?我是說治斷根需要這長時間,你就像多喝一次湯一樣,每天多喝點苦藥就行。不影響你的生活,工作也不影響,沒什麼的。”
冬子知道燕子擔心什麼,她是擔心,這麼長時間,冬子恐怕真要辭職了。
其實,等到抓藥時才明白,這中藥還真的便宜,一副藥隻有二十幾塊錢,一周的量下來,才一百多塊錢。
買了熬藥的罐子,回到家裡熬藥,燕子開始數落起來。
“冬哥,咱們在這裡坐吃山空,那也不是辦法啊,咱們得找工作,要不然,你的錢,恐怕也不好支撐。況且,咱們以後的生活呢?”
冬子聽到這話,其實內心是高興的。畢竟,燕子說這些時,內心已經打算,與自己長久生活在一起了。
“沒事,燕子,我的錢,支撐一兩年沒問題,更何況,我是男人,找事做完全沒問題。”
這樣,兩人就開始留意網上的信息,找工作了。本來已經有專門找工作的網站的,但是,冬子希望找到附近的工作。而燕子呢,因為幼師證的原因,終於找到了一家民營幼兒園,工資雖然低了點,但是,自己掙夠自己的,不給冬子添負擔,卻讓燕子有了成就感。
以前,自己一人來應對生活的困難,不知道有多難,看不到出路。現在有冬哥在身邊,燕子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了信心。
倒是齊老爺子很關心冬子,他已經從沈老先生那裡了解了病情了,知道冬子回西安上班已經變得不可能。於是,在齊老爺子的介紹下,他師父的那個“正和湯”企業開始運作時,就給劉老板與馬師兄商量了,他們也喜歡冬子。他們給冬子的任務是,原材料的進出把關。
其實,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技術活,要不是齊老爺子手把手的教,冬子根本沒有這麼多原材料知識。比如四川廚師喜歡使用的辣椒,大部分使用川椒,但也分為十多個品種。花椒的品種也是七八個,哪裡調料是正宗的,要熟悉到,不到嘗,隻看一看聞一聞,就立馬判斷。
雖然前期隻是試製階段,雇傭的工人也隻有二十幾個,加上財務及管理人員,也隻有三十幾個人,但日常長期盯在現場的,就是齊老爺子與冬子兩個管理人員。冬子管材料,齊老爺子監督製作。而裡麵負責各道工序的師傅,都是劉老板與馬師兄的徒子徒孫們。
這裡有個竅門,就是,每個工序的師傅,不知道下一道工序的內容,這是為了方子保密。他們上班的時間是錯開的。其中,加工的地點,都分彆在三個地方,最核心的配料配合間,完全由齊老爺子掌控,而最核心的調料製作,是老師父親自調成,從他家運來的。
好的材料與差的材料表麵上沒什麼不同,漢源花椒與萬源花椒隻一字之隔,樣子與味道,粗看差不多,但是,在好廚師的嘴裡,卻是天壤之彆。材料采購,貓膩最多,所以,請了一個大家都相信的冬子來把關。他並不經手錢,也不出門采購。但每天三個加工點的采購品回庫後,都要冬子對質量與重量進行鑒彆登記,然後財務才能入賬。
這些保密的管理,工序的管理,財務的管理,材料的管理,齊老爺子有一套很規範的流程,冬子明白了,一個企業要健康運行,所謂的管理,的確是一個大學問。齊老爺子發揮了自己的才能,好像又年輕了十歲一樣,整天風風火火的。
冬子在鑒彆材料的過程中,也趁機與那些工序的組長們學了一些基本技術。比如,為什麼有的辣椒要過油,有的辣椒要入鹽,有的辣椒什麼都不變,硬性添加。
還比如,哪些材料適合哪些菜,哪些調料配合後,會相衝相克,或者會產生出新的味型來。廚師是一個高度專業化的職業,如果沒有這些基礎知道,光憑悟性,你隻能說,是一個會炒菜的人,根本與職業的廚師不沾邊。
而燕子的特點,在幼兒園得到了很好的體現。她唱歌跳舞都很好,更好的一點,是她的普通話。重慶人說普通話很困難,孩子們因為環境的原因,自小都有地方口音。燕子的普通話,原來在湖北,都是班上比較標準的,在重慶這地方,簡直是很高水平了。
因為這個,家長們喜歡她,園長也喜歡。
冬子在齊老爺子手下打工,齊老爺子跟其他兩位師弟也討論過他的待遇問題。畢竟,他是齊老爺子介紹的人,自己不好開口。劉老板是大老板,開口就很大方“按管理層標準嘛,人家也是我們半個門裡的人,師父聽說他進來,也是高興的。兩萬三萬都行,我沒意見。找一個懂行的又實在的人,我們就放心。”
馬師兄也是這個意見,但齊老爺子卻很矛盾“畢竟他年輕,這是大家的事業,是師父的事業,不能亂來。”
最後,給冬子定了一萬五一個月的標準,已經遠遠超出冬子的預期了。冬子知道,馬師兄與劉老板是看齊師兄的麵子,所以找他們要求,不要那麼高。
劉老板笑到“喲嗬,你說我們是師傅,你徒弟都算不上,拿不了這麼高。那你就錯了。你是拿過師父金牌的人,比我還厲害些,我倒覺得,你拿少了。”
馬師兄也說到“不是,你這個崗位太重要,這種信任值這個錢,你把握好材料質量,其它質量才有基礎,這開不得玩笑的。小陳,你放心吧,師父很喜歡你的,你來加入,師父很高興呢。”
燕子與冬子兩個人,一個月的收入,差不多兩萬塊了,這大大超出他倆的預期。
“燕子,你還擔心我沒工作嗎?雖然比西安的收入少了些,但是,工作不累,還可以照顧你,對不對?”
冬子每天要給燕子準備食療的食品,每個星期還要到沈老先生那裡開藥,這些都需要時間。但他在齊老爺子那邊,下午四點後,就沒有材料進來了,所以回家比較早,這一切,都那麼恰當。
“冬哥,咱們得為未來規劃吧,畢竟以後的路,咱們還是要在容城去的。”
“我想過了,燕子,我現在所有的錢,還有三十多萬。這就是咱們回容城的基金。況且,我們倆一個月最多用一萬,每個月,你還可以給家裡寄五千,我們每個月,還存五千,一年下來,就是六萬。如果你治病要花兩年時間,那麼,我們的錢,估計也有差不多五十萬了。我老家的房子足夠大,夠你全家過來住。咱們二樓住人,一樓當門麵賣建材。我跟彭總說好了的,他可以賖我一部分材料,我先賣起來,那就不缺少流動資金了。”
他已經給彭總打過好幾次電話,彭總理解他辭職的原因,也答應,隻要冬子開店,隻要他還在公司工作,這種問題,簡直不是問題。莫說賖點材料,就是讓他投錢,他都乾。
“冬哥,跟你說實話,我覺得,一個小建材店,都讓你屈材了,隻能做原始資金積累的辦法。如果你要做大,隨時告訴我,一兩百萬,我都願意投你。不是因為咱們是兄弟,更因為,我投的不是事業,我投的,是你這個人。”
按小袁的說法,彭總這個觀念,有點類似於巴菲特了,投優秀的職業經理人,是最穩定的賺錢方式。
“冬哥,我怎麼覺得,自從咱們在一起,我的天,就開了呢?”
冬子摸了摸燕子的頭發,剛洗過的芳香依然迷人。她應該知道,她在身邊,冬子的天,也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