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哲見到小姑娘站出來反駁,也不生氣,心平氣和的說道“這些話有些平鋪直敘的感覺,尤其是在描寫鬆茸的時候,完全就是在科普,根本沒有寫出鬆茸的那種美味出來,這當然就是索然無味了。”
說到這裡,陳哲再次重播了一下剛才的那一段。
旁白鏗鏘有力的聲音響起,朗誦的正是這位女編導寫的文章
“曆經千辛萬苦,尼瑪大叔終於找到了鬆茸,鬆茸學名叫鬆口蘑,也叫台菌,屬於鬆櫟等樹木的菌根真菌,具有濃鬱的香味。
尼瑪大叔一看到這熟悉的老朋友,眼睛裡就閃爍出了幸福的光芒,因為他知道這種鬆茸有多麼的美味、有多麼的誘人……”
在播放完這段旁邊之後,陳哲說道“你看,你隻是科普了鬆茸的彆名,以及它的種類,然後就說尼瑪大叔知道這類鬆茸有多麼美味、有多麼誘人。
可是這種蘑菇到底怎麼誘人呢?你的文案中完全沒有表達出來。”
女編導聽完之後還是不服氣,狡辯道“可是……可是……可是我明明已經通過尼瑪大叔的表情描寫來突出這種鬆茸的誘人和美味了呀……”
陳哲挑剔的說“這還不夠。”
爭論到這裡,女編導也急了,一跺腳道“那您說要怎麼改?我寫文案都是這麼寫的,一直都是這麼寫的!”
陳哲笑了笑,仍然沒有生氣。
他知道像《舌尖》那種旁白並不是隨便一個編導就能寫出來的,那種出名的“舌尖體”蘊含著對生活的熱愛和對食材的敬畏。
陳哲沒有再和女編導爭辯,而是緩緩的開了口。
“不如這麼寫——從踏入原始森林的那一刻開始,鬆茸和冬筍,這兩樣深山老林裡珍貴的食材,就成了尼瑪大叔生活中不可割舍的一部分。
智慧的西南人都知道,即使是相隔一道山梁的兩地,孕育出的食物,味道也是截然不同的,鬆茸和冬筍便是如此,它們各有各的韻味。
鬆茸,無疑是樹根與水分的愛情結晶,營養與美味的默契配合,讓這獨特的菌類在陰暗的角落中生根發芽,又在空氣中散發著獨特的香味。
竹筍則是偶然的產物,是春雨與大自然之間甜蜜的相融,它以這種最突然的方式降臨人間,把最新鮮的滋味悄然帶給每一個細心發現它的有緣人……”
由於上一世看過好幾遍《舌尖》,再加上網上很多人都調侃著仿寫過這種鼎鼎大名的“舌尖體”,所以陳哲對“舌尖體”已經爛熟於胸,一開口就知道是老“舌尖”了。
這番話說出來根本不需要打草稿,直接信手拈來。
而聽完陳哲的“創作”,孟雪華與幾位編導都是傻了!
因為這一次的旁白實在是太精彩了!
比起之前的那個旁白,這一次的旁白文筆優美、比喻新穎、而且最重要的是,字裡行間有著一股淡淡的味道。
那就是裝逼的味道!
陳哲的這段文案簡直逼味十足!
簡而言之,就是有內味了!
孟雪華傻了,編導們愣了,之前還狡辯的那位女編導更是心服口服了!
孟雪華最開始忍不住鼓起了掌
“陳導,這段文案寫得實在是太有才華了!”
之前反駁的編導也點頭說道“沒錯,這段文案寫得真好,的確比我的那一段寫得好多了。”
另一位編導也說道“這段文案寫出來,我想觀眾們一定都會覺得很有食欲的。原本鏡頭中的鬆茸和竹筍看起來更美味了。”
陳哲輕輕一笑,說道“沒錯,既然食材都是優秀的,那麼我們的文案也一定不能落了下乘才是。《舌尖》是一檔美食紀錄片,這種紀錄片的意義就是記錄下食物的美味和精彩。
如果我們的旁白不能描繪出食物的精彩,那不是浪費了嗎?”
孟雪華點頭道“陳導說的沒錯,看來隻有您的文案才能配得上我們拍攝的素材……”
女編導也誠懇的說道“的確,陳導,您寫的文案簡直比我寫的文案強太多了,看來我還有很多需要學習的地方,相比而言,我寫的文案真的讓人索然無味。”
陳哲笑了笑,鼓勵的說道“也彆太氣餒,我其實也是突然有了靈感,才能寫出這個風格的文案來。
接下來你好好努力,我想也可以寫出同樣精彩的文案的。
至於這一期的文案,暫時就由我來親自操刀創作吧。”
大家紛紛點頭,沒有任何意見。